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重庆百高矮身材研究中心

销售百高牌展力胶囊!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百高矮身材研究中心--关爱孩子成长
新闻中心
百高矮身材研究中心--关爱孩子成长
发布时间:2016-01-19        浏览次数:63        返回列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号召全国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为全国所有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如何和学校密切配合,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每一个家长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应该说,绝大多数“90后” 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基本上是在非常优越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巧克力女孩”和“冰激凌男孩”早已成为他们的代名词。“蜜罐”里泡大也好,肯德基“催大”也 罢,使这些独生子女的高兴与烦恼与众不同,成为家长必须攻克的顽固“堡垒”。当我们静下心来,看到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确实很不容易:他们希望独 立,可有老师和父母的严格管教;他们希望对自己的事情有自主权,可往往受到干涉;他们希望在任何时候都受到尊重,可总是挨批评、“没面子”;他们希望有更 多的时间和朋友交往,可自己又不能支配时间;他们希望一种没有学习压力和批评压力的生活,可“升学”、“出息”的指挥棒使他们难以解脱等等。因此,有的孩 子就出现了“叛逆”,有的故意和家长作对,有的坚决不长大,有的干脆“不为你学”,有的甚至成了“困难学生”、“焦虑学生”,更有的学生直接和老师家长“断交”等,已成为孩子健康人格发展的重大障碍。当中学生徐力杀母等触目惊心的画面从我们眼前闪过之后,我们应当思考点什么、应该做点什么呢?我认为,答案非常明确:关爱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转变思想观念是关键。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孙云晓)。这里提到的“两个前提”是告诉我们,摈弃旧的教育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向孩子学习或共同学习,提高家长的育儿素质,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1、去掉“架子”。很 多家长在孩子面前特别是在众人面前总是摆出“居高临下”的架势,“孩子是我的,不听我的听谁的?”;“孩子不听老子的,大人还有什么面子?”等一些旧的观 念。对孩子的要求,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即使有余地,也要附加苛刻的条件,无意中和孩子形成了一道“分界线”,使孩子对这样“严格”的家长产生了隔阂,同 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样的家长虽然不占多数,但必须引起众多家长的注意,如果不尽快去掉“架子”,不把“老子”和“小子”的人格平等对待,那么 迟早会受到“小子”的“回报”。
 
2、不当大人。 这里的不当大人,主要是告诉我们把握好尺度,千万不要总抱着“孩子懂的少,不懂事,就要听大人的”这种心态。可以不客气地说,很多家长包括我本人,很多知 识都不了解,难以解答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是没有资格当家长的。可是,现实是当父母的任职前没有资格考试,只要双方情愿结合,法律批准结婚,就可以生儿育 女。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再不充电学习,怎么当孩子的老师呢?再说了,我们当大人的,自我感觉很“威严”,孩子不敢“顶撞”,可在孩子的眼里是怎样的呢? 因此,我们提倡:当家长的就是在尽父母责任和服务的基础上,尽心当好孩子的参谋和指导老师,再当一回“孩子”,将“大”化“小”,小小相印,一起学习、一 起交流,人格平等,其乐融融。
 
3、做知心朋友。 我们成年人在社会上,做朋友简单,做知心朋友就比较难。我们常说“人生有一知己足矣”。其实不然,大多数人一生当中绝不会是只有一个知己,根据分类会有很 多知己(父母、老师、同事、妻子、儿女等),如果在家庭中,自己的亲生儿女都不能作为知己朋友,那么这个人就一定不是正常人或儿女不是正常人。当然,目前 我们要和孩子做的知心朋友,不是两个成人常态,只是要求我们家长以儿童少年的心理、心态、处事能力、认识水平等来与孩子融为一体,使孩子真正把你作为朋 友,并不是你认为已经是孩子的朋友。如果孩子有心里话愿意和你说,有事情愿意请你帮忙,做错了事情虚心接受批评,这样就算达到了较高的朋友层次,你的威信 就会大大提高。当然,我们绝不能以交朋友为代价,无视孩子的缺点,容忍孩子在家里或当众“撒泼”,目空一切,那可真正使家长丢尽了“面子”。
 
二、家庭价值观的确立是根本
 
每一个成年人都已确立或正在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家长的人生观正确与否,对确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至关重要。是把财富留给孩子,还是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这就成为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1、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知心姐姐”曾经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先成人、再成才,然后才能成功。望子成龙的愿望没有错,但“龙”是不能望来的;即使成了“龙”,没有做人的基 础,这个“龙”也飞不起来。因此,我们希望所有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树立正确的育字观,千万不要从小就给他们那么大的压力,给他们压上北大、清华、人大、 交大、海大等“奋斗目标”,使孩子和家长始终处于紧张、惶恐的扭曲之中。聪明的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做到:快乐健康,积极向上,有成就感,有事业心,爱劳动, 愿创造,孝敬长辈,生活幸福等,这就是社会的财富,也是父母最大的精神财富。要培养孩子有健康的人格,真诚对待父母、长辈、老师、同学、朋友等,具有乐观 的心态,拥有幸福的人生。有了这样的基础和底蕴,想学坏都是很难的!
 
2、教育的关键是学习。 这里指的学习不是学校的课堂教学,而是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很强,这就要求家长要根据孩子心理、个性、特点发展的需要,为孩子的成 长做出学习的榜样。有的家长总是抱怨:“这孩子做作业太不认真,电视里演的什么全都知道。”“我在聊天,他一会过来看一下,那有心思做作业?”。问题来 了,你看电视、聊天,孩子在学习,他心里能平衡吗?咱为什么不能等孩子睡觉后再聊呢?“爸爸考驾照作弊通过了,我考试看纸条被老师抓着了,真倒霉”,家长 听到后,有何感慨?有些不该让孩子知道的事情,为什么要说在孩子面前呢?因此,每位家长都要“洁身自爱”,管好自己,抱着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对未来 负责的态度,切实当好孩子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学习的榜样,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学习。
 
3、教育的方法是交流。 在学校,课堂教学是一个老师与众多孩子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以学生必须接受为目的的;而在家庭,是两个“老师”和一个学生交流,这种交流是平等协商为主的, 并不是旧时的“私塾”教育,学生再错也不可“打板子”,只能是说服教育,这就要求家长必须“屈尊”。家庭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生活的港湾,也是一个交流的平 台,温馨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创造精神财富的秘籍。孩子在想什么?回家要说什么?想做什么?对爸爸妈妈有什么要求等等,都是我们家长应当根据 孩子的个性特点仔细观察或深入了解的事情。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才有可能成为好爸爸、好妈妈;反之,则有可能成为最讨厌的爸爸妈 妈,轻者不理睬我们,重者甚至会要求爸爸妈妈“下岗”。
 
三、创新教育方式是措施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有些方法还是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同时,要不断创新家庭教育模式和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现有效的对接。
 
1、构建平等和谐的交流渠道。 家庭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家长就要不断学习,重塑自己。要学习家庭教育的艺术,不断提高沟通的层次,使亲子关系达到更高的境界。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去体察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要强加给孩子一些“谆谆教导”,更不要在不适当的时机给孩子“瞎叨叨”。可尝试除正常交流外,每个家庭可尝试月讲评, 学期总评,对孩子全面进行评价;家长也要交流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否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赏识中成长的情况;孩子也可对家长做出评价或提出要求,共同合议 进行总结或评比,使孩子在参与家庭事务的同时,享受父母对他的关爱。
 
2、做孩子倾诉的最好听众。 孩子喜欢与父母聊天,是对父母的信任,这很可贵。家长一定要“童心未泯”,“哪壶先开提哪壶”,与孩子情同手足。孩子受到表彰、表扬或取得比赛名次,父母 要和孩子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不能无动于衷。特别是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遇到不愉快或伤心的事情,喜欢将不满的情绪向父母诉说,在倾诉过程中得到充分宣 泄,从而使身心恢复到健康状态。这时,你不妨做一个最好的听众,千万别随意打断孩子的话或者表示厌烦,因为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大大降低你的威 信,丧失对你的信任。孩子倾诉结束后,作为家长应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指导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告诉孩子一些处事的原则和方法,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最大满 足。
 
3、设计题目,指导孩子动手动脑。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既承担相关义务,又分享社会权益,这为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可尝试:一是建立学习型家庭,重视智能的学习,不培养“书 呆子”;二是建立爱心型家庭,尊老爱幼,设计活动,制作卡片,调动兴趣,启发创新;三是建立特长型家庭,各自发挥专长,多种形式“切磋”,密切家庭关系; 四是建立劳动型家庭,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责任,相互配合,家庭和谐。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许多家庭活动,使孩子在活动中受到教益。
 
4、支持孩子参加兴趣活动和公益活动。 教育、引导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应与他们的兴趣相吻合,不可强迫或勉强。参加有兴趣的公益活动,对培养孩子的家庭、社会责任感意义重大, 绝不可忽视。慰问福利院的小伙伴、帮助残疾小朋友、城乡小伙伴手拉手、制作贺卡、灾区捐助、商场理货等,只要孩子愿意,都要支持他们参加,以此培养孩子的 爱心和高尚的品德。如果持之以恒,必然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孩子的“压岁钱”或零花钱,只要开销得当,就要支持他们的决定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果孩子 想亲手制作一个礼物送给他喜欢的人,家长就要想法设法帮助他去完成,以“童心”、“童趣”的心态去投入,以家长、长辈的身份去赞扬,增强孩子的亲和力和创 新意识。凡此种种,不再赘述。
 
和孩子一起成长,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家长的爱心、诚心和真心。看着孩子成长我们快乐,帮着孩子成长家庭温馨,和孩子一起成长大家永远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