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2011-2012中国糖酒食品业市场年度报告》

   日期:2012-03-26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258    

第一、农副食品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63284亿元,增长17.2%;餐饮收入额20635亿元,增长16.9%。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特别是国内糖酒食品行业,作为中国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产业之一,变困境为机遇,迎难而上,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1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57121万吨,增产4.5%。糖料产量12520万吨,增产4.3%。肉类产量7957万吨,比上年增长0.4%。禽蛋产量2811万吨,增长1.8%。牛奶产量3656万吨,增长2.2%。水产品产量5600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1%。

第二、大型零售企业糖酒食品销售状况

2011年我国糖酒食品市场消费稳中有增,价格快速上涨。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从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增长情况来看,2011全年我国糖酒食品市场延续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全年零售额同比增长28.16%,与上年29.33%的增速基本持平,相比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2009年则加快了13.71个百分点。

从食品类别来看,2011年主要类别食品销售总额增速均超过20%,其中家禽类增速最高,为34.06%;肉类、蛋类则分别为29.73%和33.51%。从与上年增速相比来看,家禽类和肉类2011年增速相比2010年分别加快了29.29和15.12个百分点,水产品、滋补产品、蛋类、烟酒类增速也有不同程度提升,而蔬菜、干鲜果品类则呈现回落态势。

进入2012年,特别是在春节带动下,我国食品消费市场依然保持旺销态势。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12年1月,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6.5%,比上一个月增长16.3%。从食品细分类别来看,2012年1月多数类别食品增速均在20%以上的高位,其中烟酒类增速最高,为55.5%,食用油类、奶及奶制品类也分别达到43.8%和42.3%。

第三、主要糖酒食品细分类别运行情况

一、白酒

2011 年1-12 月份我国白酒累计产量 1025.6万千升,同比增长 30.7%,增速较上年同期上涨3.89个百分点。

2011年末,我国白酒工业企业达1233 家,行业总资产达3095亿元,同比增长34.65 %。有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3746.67亿元,同比增长40.25 %;实现利润总额达571.59亿元,同比增长51.91 %。

2011年,是白酒业蓬勃发展的一年,虽然进入2012年,高端白酒的价格出现了下跌等现象,但总体来看,白酒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中国白酒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1~2012年我国白酒制造行业产值年均增长率约为25%,2012年产值将达到3827.5亿元,仍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从消费上看,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白酒文化,因此人们购买白酒不仅仅是为了其使用价值,一些时尚、高雅、凝重等富有文化内涵的品牌酒越来越受欢迎。部分高端白酒因其既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除家庭消费外,更多出现在商务宴请中,尽管酒价“涨”潮此起彼伏,市场需求依然保持旺盛。

但也有一个新的特点需要引起大家注意: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二、三线白酒销售量开始稳中有升,高端白酒市场出现萎缩,销售量明显下滑。有专家指出,高端白酒销售量正在进入下行通道。2011年下半年高端白酒价格的疯涨影响到春节期间高端白酒的市场表现。高端白酒涨价将使200元-600元价位段的消费群分散到中档白酒和部分红酒。同时,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成长力较强的品牌,如水井坊、剑南春、汾酒等,去年销量都有25%以上的增幅。

二、啤酒

2011年1-12月,我国啤酒累计产量4898.8万千升,同比增长10.67%,增速较2010年同期上升4.39个百分点。其中山东、广东和河南三省啤酒产量位居全国前三名,该三省啤酒产量为1558.60万千升,占全国总产量的31.5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全国主要连锁超市企业调查监测,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品牌的日趋成熟,居民对啤酒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2011年我国啤酒消费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啤酒销售增速连年上升,啤酒零售量在酒类零售量中已占比57%以上,远远超过白酒与葡萄酒。另外,啤酒品牌的集中度也越来越高,像燕京、青岛、华润雪花等一些行业巨头业绩喜人,领导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葡萄酒

2011 年我国葡萄酒 1-12 月累计产量115.7 万千升,同比增长 13.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

另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葡萄酒进口总量为36.16万千升,同比增长 27.6%,进口金额为13.93亿美元,同比增长80.9%。其中瓶装葡萄酒(2L以下)进口量为24.14万千升,同比增长65%;进口金额为 12.73亿美元,同比增长94.05%;散装葡萄酒(2L以上)进口量为12.02万千升,同比下降12.32%,进口金额为1.2亿美元,同比下降 20%。2009年进口瓶装酒量首次超过散装酒,短短两年时间,瓶装酒的进口量就超出散装酒一倍,市场容量不能小觑。2011年,散装酒首次呈现下滑趋向,表明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正在由低端向高端转移。

面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高速增长,国际葡萄酒与烈酒研究机构(IWSR)2011-2016年的预测报告显示,未来5年,亚太地区将会成为酒精饮料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中国的增长率将达到63.2%,成为全球酒类消费增长的引擎。IWSR预计,全球整个酒类消费量将提高到28.1亿箱-33.2亿箱,到2016年,消费量大约上涨超过5亿箱。亚太地区将会成为酒精饮料增长最快的地区,而其中85.9%的增长来自于两个市场:即中国和印度。

四、休闲食品

随着休闲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休闲食品正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2011年,世界休闲食品市场销售额900多亿美元。在中国,以健康营养为特点的休闲食品年销售额已超过2000亿人民币,而且正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长。权威机构预测,到2018年我国休闲食品年销售额将高达4800亿。可见,中国休闲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国内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将会迎来企业的高速发展和快速突破。

2011年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放宽,越来越多的国际休闲食品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各类进口食品在中国一线城市蔚然成风。同时,伴随消费升级,我国休闲食品市场也呈现出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的态势,一批高端休闲食品品牌应运而生。据全国主要连锁超市企业调查监测,盼盼、好丽友、徐福记、旺旺、上好佳等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分的营养健康休闲食品,尤其受到顾客青睐。

五、软饮料

2011年我国软饮料行业延续了高增长态势,生产技术逐渐提高,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软饮料工业企业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双增长。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饮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1年1-12月,我国软饮料产量11762.32万吨,同比增长了22%,其中,碳酸饮料累计产量1606.61万吨,同比增长26.46%;包装饮用水累计产量4788.99万吨,同比增长25.67%;果蔬汁累计产量1920.24万吨,同比增长8.66%。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前不久发布了《中国饮料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 预计未来5年,中国饮料总产量将保持12%至15%的年均增速发展。

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饮料市场产品日益丰富,更趋多元化。从具体品种看,一些茶饮料、蛋白饮料、包装饮用水及果蔬汁呈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态势。碳酸饮料虽因有损身体健康而备受争议,但未来发展仍然可期。

业界专家指出,中国饮料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既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软饮料行业的乐观前景,同时也提示我国的饮料企业,应汲取台湾塑化剂风波的教训,面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更要保障食品安全,同时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推陈出新。

六、乳品类

2011年是我国乳制品行业稳定发展的一年。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介绍,目前乳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已经基本得到恢复,与上年相比总体经济效益向好。2011年,我国乳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48.93亿元,同比增长34.70%。

截至去年底,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为643家,工业总产值2361.3亿元。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完成了中国乳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清理整顿,全面开始了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乳制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消费者信心、市场销售情况进一步好转。

2011年前11个月,我国乳品销售总额即突破2000亿元,全年销售额2315.56亿元,同比增长21.55%。 除福建、青海两省销售额出现下降外,其他省份均实现增长。全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省份有8个,分别是内蒙古390.06亿元,占全国总销售额的16.85%;黑龙江346.65亿元,占14.97%;山东232.39亿元,占10.04%;河北181.68亿元,占7.85%;广东132.32亿元,占5.71%;上海129.02亿元,占5.57%;辽宁114.12亿元,占4.93%;陕西104.41亿元,占4.51%,8省份共占全国总销售额的70.4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加快乳制品工业结构调整,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逐步改变以液体乳为主的单一产品类型局面,鼓励发展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特色、高品质、功能性乳制品,改变重复建设严重局面。“规划”预计,到2015年,原料乳产量达到5000万吨,增长33.4%;乳制品产量达到2700万吨,增长15%,其中干乳制品乳粉、炼乳、奶油、干酪素、乳糖等产量900万吨,液体乳产量1800万吨;通过兼并、重组,培育形成了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企业;乳制品加工能力闲置率控制在25%以内。

目前,我国城市乳制品销量占到全国乳制品总销量的90%,广大农村乳品市场潜力巨大,有待挖掘。随着农村乳制品消费量的逐步增长,我国乳制品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七、调味品

我国每年酱油产量约占全球酱油年产量的半数,年均增长21.6%。

味精是调味品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近五年来年均增长率达26.5%,权威机构预测,到2012年末,我国鸡精和鸡粉行业总销售量可达36.4万吨。

我国有近6000家食醋业生产企业,但缺乏全国性品牌,2011年行业的整合加快推进。

白糖因其替代品少,在传统饮食习惯以及价格比价效应下,仍然是居民生活中调味品消费第一选择,近五年我国白糖消费量都维持在1200万吨左右,占据世界白糖消费总量近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更多品种更多样式的调味品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同时,我国的调味品市场也呈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态势。

多年前,我们在超市中见到的所谓调味品无非也就是酱油、醋、糖、盐等几个可怜的品种,而最近几年,当我们再进入超市时,见到的却是鸡精、酱、料包和海鲜抽。光酱就被分为:鱼酱、香菇酱、拌面酱、肉酱、饺子酱等等。

一些中高档调味品畅销不衰,销量持续扩大,品牌的市场份额也进一步提高,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建立了稳固的地位。像老干妈的辣椒酱、王致和的腐乳、太太乐鸡精、加加面条鲜、李锦记蒸鱼豉油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品牌形象也由此深入人心。

近年来,一些上游企业开始进入调味品市场,如食品配料行业的春发、耐特、花帝、瑞可莱等配料企业开始生产针对终端的复合调味料产品。下游的餐饮企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如秦妈、海底捞、小肥羊等纷纷建设自有的火锅底料生产厂,并借助自身品牌优势进军各高端餐饮市场、商超以及流通市场。

行家预测,未来几年,我国调味品产品将朝着多样化、复合方便化、营养保健化等方向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