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法媒:中国解决食品安全需加大消费者话语权

   日期:2013-05-13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811    

  法国《欧洲时报》5月10日文章,原题:中国食品安全:警惕新的利益构成

    “挂牛头卖马肉”这样的事情不仅出现在欧洲,中国近期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也有在羊肉中掺杂鼠肉、猪肉的行为,甚至有商贩拿狐狸肉冒充羊肉进行售卖,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令近年来一直困扰中国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再度陷入舆论漩涡。

  食品安全的意义不必多言,就在问题食品被曝光之际,中国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提出相关罪名的司法认定标准,比如首次明确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最高可判死刑。官方媒体的评论指出,这一被称作“史上最严”的司法解释加大了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彰显了捍卫放心餐桌的“国家态度”。

  必须承认,解决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重典,但同时也要警惕食品安全事件中出现的新趋势:在最近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浙江饮用水生产企业“农夫山泉”与北京传统媒体《京华时报》之间的较量惹人关注。后者动用多个版面、连续刊文报道农夫山泉的桶装水不符合标准,前者则声称相关报道是“舆论暴力”,直指存在“幕后黑手”,而浙江省卫生厅力挺农夫山泉、京华时报社被指经营有桶装水业务的消息,更给人留下太多遐想空间。

  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之间的是非曲直,目前还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但论战过程中暴露的许多乱象却是显而易见的,也突显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参与博弈的利益方正在增多并日趋复杂化。甚至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悬而难解,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利益链条越拉越长,斩断的阻力越来越大,博弈的成本越来越高。

  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个利益链条中,通常被排除在外的是消费者,也正是因为消费者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拥有的话语权过低,才使得这一难题迟迟得不到关键转机。实际上,近些年来,中国官方对食品安全不可谓不重视,对食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但公众的观感却是,官方的打击力度远跟不上食品安全犯罪上升的速度,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呈现“此题无解”或“集体焦虑”的状况。

  因此,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在构建更加严密“法网”的同时,充分释放民间力量,尤其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时,加大普通消费者的话语权,果断打破正在形成的利益构成,重振食品消费安全信心,同时建立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正确态度和科学立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