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过桥米线连合发表抵制声明 向四川白家说“不”

   日期:2008-04-12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74    

  好像一种美味要想流芳百世,必得有个历史典故或者与名人搭上关系。

  过桥米线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例,才子佳人的故事像大多数吃法的传说一样有些俗气,但流传广泛也就让人相信了其真实性。

  好在,当你用筷子把米线从碗中往汤碗里放的时候,一丝丝白色的“线”在米线碗和汤碗间搭起“桥”的时候,确实暗合了名字中的“过桥”二字。

  《云岭拾穗》中“过桥米线”一文提到,过桥米线的产生是云南人仿照北方涮羊肉的食法,而人们之所以乐意接受这种吃法,更多是因被传说中的贤妻打动。

  想想也是,中国那么多地方都吃米线、米粉,贵州的肠旺粉、福建的沙县米粉、广西的桂林米粉、广东的各种粉,为什么只有“过桥”发展成了毫无争议的云南名吃,就连当年“皇马”到昆明都不忘见识一下,只不过,他们用的是叉子。

  远离云南,我们吃到的赝品太多。

  昆明人士徐刚到西安出差,晚间土桥漫步,刚走进晚市,只见路边小吃摊前都挂有“云南过桥米线”广告牌,徐刚大喜,便坐下来尝了一碗,差点为家乡名吃嚎啕大哭。“什么过桥,充其量沙锅米线而已。">”

  “云南的过桥也就是那个样子嘛!”听完老板的解释,徐刚想到一句话:做过桥米线难,做正宗的过桥米线更难。

  难也摆,正宗也摆,西安晚市摊前的“云南过桥米线”照样迎风招展,云南人照样为自己的名吃而自豪。

  “借‘过桥’牌子”

  连日来,过桥米线“火药味”正浓,一场过桥米线保卫战一触即发。首先向四川白家说“不”的是云南四大过桥米线巨头。

  “白家来云南生产的米线叫方便米线可以,但不能叫过桥,这样会玷污了过桥米线的真正价值。” 4月7日下午4时,过桥都董事长陶鑫国、吉鑫集团董事长李麟、江氏兄弟“桥香园”过桥米线连锁店常务副总王艳和新世界过桥城董事长王宪荣连合发表“抵制声明”。

  事件的起因发生在3月27日,国内最大的方便粉丝生产企业四川白家声称,欲斥资5000万元整合云南过桥米线产业,并将传统云南过桥米线打造成与方便面、方便粉丝相鼎立的特色方便食品——方便过桥米线。

  一时间,“麻辣高手争霸赛  白家粉丝PK过桥米线”的大幅彩色海报在昆明街头随处可见。

  “我原本打算今年6月份才出山的,但现在不能再等了,再等云南过桥米线产业将会受到重创。”云南过桥都董事长陶鑫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尤显激动。

  “我们云南的过桥米线是云南人的品牌,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做成全国品牌,做成产业化,首先我们要保护品牌,再进行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规范它保护它。”

  陶鑫国说:“如果省外的集团能够注入很多的资金,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过桥米线并非必须完全由云南人来做,如果你白家有这个实力,真正为云南过桥米线做事,我们会举双手赞成。” “过桥米线的关键在汤,和方便面不一样,白家可能对米线文化不是很了解,考虑得比较肤浅,方便过桥米线做不好可能又会是粉丝的感觉。”

  “如果白家将做的方便米线即使按照过桥米线的配方做,也谈不上真正意义的‘过桥米线’。” 陶鑫国说,云南过桥米线是有标准的,同时还有文化在里面,消费者在吃的过程中有参与性,有自己服务自己的过程。

  在云南,过桥米线店多如牛毛,可是味道却大相径庭,众所周知的奥妙就在于“汤”,汤是决定过桥米线水准的首要因素。

  “消费者吃过桥米线和吃方便米线那是两回事,用开水泡一下的方便米线能和过桥米线比吗?”

  “这场保卫战必须打。” 陶鑫国说。

  刚出差回昆的吉鑫集团董事长李麟,第一件事就叫办公室主任到超市买了4包不同的方便米线。“亲自品尝之后,你会发现方便米线和过桥米线的口感截然不同。要接受采访,我必须拿事实说话。”

  对于白家入滇,李麟发表的观点首先是欢迎。“我个人持欢迎态度,我们云南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

  “很多人不一定知道云南、昆明,但肯定知道过桥米线,这就是过桥米线最大的财富。”李麟说,可以承认的是,有173年历史的云南过桥米线已经与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等产品在历史沉淀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但李麟坦言,“过桥米线经过方便之后,本质改变了,口感完全不同,这是我们最不能容忍的。”

  “之前,我并不知道白家是将过桥米线做成像方便面一样的东西,现在我的看法和陶鑫国是高度一致的,叫方便米线可以,但不能叫过桥,这样会玷污了过桥米线的真正价值。”

  在接受本报采访前,江氏兄弟桥香园常务副总经理王艳代表公司首先发表了两点申明:

  “第一、我们从来没有和白家有过任何的合作,不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因为我们之间卖的是不同的产品。对于个别报纸上出现的桥香园与白家合作的报道,我们今天要澄清一下,这是无中生有的事。”

  “其二,也希望白家不要再说要和桥香园合作了,那只是一厢情愿。我们在任何角度都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无风不起浪,面对疑问,王艳说:“可能是白家看中了我们发展速度吧。”

  一向低调的江氏兄弟桥香园这次一反常态,对于白家欲生产方便过桥米线一事,其看法与另外3巨头一致。

  王艳说,过桥米线标准化建设迫在眉睫,目前可通过去年才成立的过桥米线协会把以前空缺的工作补上,以后不管是谁,都不能说方便过桥米线是过桥米线。

  “白家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现在全都知道了。他就是借了过桥米线的牌子钻了云南一个空子。”昆明烹饪协会会长孙祥对白家整合云南过桥米线计划持怀疑态度。

  “过桥米线的汤是鸡汤,和白开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就是方便米线和过桥米线关键的区别。”

  孙祥说,方便米线和过桥米线的另一个区别,是过桥米线用的是酸浆米线,这是云南所特有的,制作工艺上和粉丝完全不同,和现在的干浆米线都有非常大的区别。

  “这两条决定了它是不是过桥米线。我们欢迎任何一家企业来发展云南过桥米线,但白家只是利用过桥米线的名气提高它的身价而已。”

  孙祥说,“我们协会现在是不能再忍了,要不就玷污了这张‘名片’,在倒了过桥米线的牌子同时,把过桥米线庸俗化了,所以我们要为过桥米线正名。”

  “钻‘自己’空子”

  当云南过桥米线巨头同时向白家说“不”时,一回头才尴尬地发现了自己软肋。

  “白家此举完全是一式高招。”西安泰昌营销广告公司总经理余藐说。

  回乡寻找商机的余藐,一直在关注昆明业界的动态。

  “云南过桥米线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在国内不知道昆明这座城市的大有人在,但不知道云南过桥米线的人却很少。白家的方便米线在推广中,一旦冠上‘过桥’二字,其推广成本可大大降低。”

  “单凭这一点,完全可以看出白家的过人之处。”余藐说,因为“过桥米线”竟然一直没有注册商标,更没有“原产地保护”!

  “过桥米线在云南人手中,最可喜的是从两元卖到了680元。但100多年来,没有人想过把它‘方便’一下。”

  早在今年初,白家便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其声称要进入方便面领域。一时间,白家一度向五谷道场提出合作。

  余藐分析说,尽管方便面早已成为方便食品的主流。但方便粉丝、方面米线等后起之秀亦不容小觑。

  “白家食品则正是方便粉丝阵营的领军者,其产品占全国方便粉丝40%的市场份额,但方便粉丝仅占方便食品5%的份额,远不敌方便面。白家食品显然不甘于现状。”

  有消息称,白家已经启动第二轮融资,计划于今年上半年融资约1。5亿元,同时公司计划2012年前登陆深圳创业板。

  本轮投资,白家食品的目的在于扩大产能,并加大市场投入,从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并最终实现上市。

  2006年,白家食品曾获得了美国—四川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一笔3000余万元的风险投资。这次融资为白家食品推出新产品方便米线提供了资金,使方便米线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本轮融得的资金,有可能投入白家食品北京工厂和四川两个分公司的扩容项目。” 余藐分析,完工后,预计白家食品方便米线和方便粉丝的年产将能增加约60%。

  虽然放弃了收购五谷道场,但白家却没有停下其收购的脚步。

  事实上,放弃对五谷道场的收购,表明了白家对延伸大米深加工产业链的信心。

  3月27日,白家宣布斥资5000万元整合云南过桥米线产业前,曾向云南多家过桥米线企业发函希望合作。

  白家常务副总裁盛家武认为,中国方便面市场2007年实现了489亿包的产量和357亿的总产值,占世界总量的50%。通过工业化改造,方便粉丝和米线完全可以成为和方便面分庭抗礼的重要食品类别。

  目前,有消息称,就在云南过桥米线巨头纷纷亮招时,白家也有回应,其表示,千里迢迢来到云南,是抱着极大的诚意和善意来的,希望能够更多汲取过桥米线文化内涵和营养风味。

  对于云南过桥米线巨头提出白家生产的方便米线不能冠以“过桥”二字的说法,盛家武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过桥米线只是一个品类,而非一个注册商标,因此不存在品牌问题。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白家又与20余家来自云南的米线企业谈判,大部分人的态度都是积极的。

  “不管反对的人有多少,白家进入云南的决心一如既往,相信市场最终会给出正确的答案。”盛家武说。

  “毕竟白家触摸到了云南人那根柔软的神经。”余藐感言,目前云南已经有9件商品是受商标法中地理标志保护的,有普洱茶、文山三七等,但没有过桥米线。

  “我曾经和蒙自有关部门讨论过过桥米线商标保护等相关问题,但由于过桥米线不具备地理标志的特征,因此搁浅了。”

  “还好过桥米线是个商品通用名称,不能核准为商标,不然谁一旦注册,别家的过桥米线只能改名叫海碗米线。”

  “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白家毕竟是多年的品牌,已经树立起了自己的形象,云南过桥米线如果能通过白家来打响名声,那云南何乐而不为呢?”

  与余藐持相同观点的大有人在。

  有人说,如果云南人自己已经把过桥米线做成一个产值几十亿的产业,白家还敢提着区区5000万元来云南大谈整合吗?

  又有人说,一些在云南响当当的品牌,怎么都走不出云南呢?好产品就是要让全国都知道……所以,要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只要能够把云南特色的产品发扬光大,哪管是由谁来做呢。

  还有人说,我们发展的是中国人的产品,而不能局限于云南。白家能来云南发展,我作为云南人表示欢迎!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