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白酒  北京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乳业应建可追溯管理体系

   日期:2012-09-0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1058    

    虽然然政府部门一再加强对乳业检测监管力度,但是乳业问题依旧频发,今年以来,国内三大乳企蒙牛、伊利、光明乳业均爆出食品安全问题。

    为何检测力度加强,问题却依旧频发?多位专家表示,乳业标准缺失、安全体系不健全才是祸因。

    今年以来,乳业问题依旧频发,伊利"汞异常事件",蒙牛"篡改日期事件",光明乳业也不例外。虽然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抱怨检测力度空前,但是光明乳业今年依旧爆出牛奶中混入碱水事件。西部乳业协会魏荣禄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光明乳业在各大乳企中算是做得较好的,其他乳企问题可能更多,政府部门也不敢放松对乳业的监管,只能一味增加检测力度。

    今年乳业行情不佳也加重了问题爆发的频次。以蒙牛乳业为例,蒙牛中报显示,上半年收入183.6亿元,同比下降1.2%;股东应占溢利6.447亿元,同比大降18.4%.在增速放缓,销售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蒙牛在浙江爆出业务人员篡改生产日期事件。"今年乳业成本居高不下,销售下滑,企业压缩成本的情况下也极易导致问题频发。"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向记者表示。

    不过,高频次检测并不能杜绝或者很好控制乳业安全问题。专家表示,乳业标准缺失,安全体系不健全是问题根本。

    魏荣禄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牛奶行业只有产品标准,这部分标准本身就不够完善。而国际上,完善的牛奶行业标准包括三个方面,除了产品标准外,还有专业术语标准以及产品生产工艺标准,这两块标准在我国都没有。在生产环节,没有规范的产品生产工艺标准,就很难把控好生产源头。此前,光明乳业优倍牛奶混入烧碱事件即发生在生产环节,光明乳业虽然在第一时间召回产品并发表致歉声明,不过,如果能够在生产环节有相关国家标准,这样的安全事故或能避免。

    此外,我国在乳业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上也不健全。宋亮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乳品食品安全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包括防范预警体系、追溯体系等均未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只能加强监管,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他认为,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类似的抽查频率可能慢慢减少。

    宋亮指出,我国在奶源产量以及质量上均落后于欧美、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也导致乳企在生产过程中缺乏优质的奶源,只能以高频次的检测来控制产品质量。

    由于缺乏好的追溯体系,加上牛奶行业的多部门联合监管,造成了检测频次不断上升,重复检测。一家外资乳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奶源上,有卫生部、检疫部门检测;在生产上,质监局会检测;流通环节,工商部门又会检测,其中很多检测指标重复。

    对此,乳业专家王丁棉也持相同观点,他举例:"以三聚氰胺项目为例,在奶牛养殖阶段有政府监管部门抽查;乳品加工厂收购生鲜奶时,又抽查一次;乳品企业生产出成品后,质监部门又抽查;乳制品出厂时,厂家会就该项目再抽查一次;到流通环节,产品进入商超时,工商部门再抽查一次该项目,都是同一项目,同一批次,仅三聚氰胺就重复抽查5次,有无必要?或者,有些抽查能否互认?"

    因此,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标准不完善,食品安全体系不健全,导致监管部门只能加强检测,来尽可能降低乳业安全问题爆发的次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