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白酒  北京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利润仅1毛放心午餐被“放弃”无利可图供应企业少

   日期:2012-11-28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328    

    "卖给学生无利可图"成企业共识 推行四年却与校园渐行渐远

    广州一夜入冬,从家里带饭的学生、白领少了,外食成为唯一的选择。但有多少人能在外面吃到放心的午餐呢?

    据统计,广州中心城区的学生、白领和流动人口,每天的午餐需求量超过100万份。然而,目前打出"放心午餐"的企业仅有不足10家,供应量至多10万份,不及市场需求量的1/10.每到午餐时间,各处快餐店大排"长龙".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放心午餐从2008年刚出现在广州的中小学时广受称赞,4年后却渐渐远离学校,现在许多中小学,仅仅在举办运动会等团体活动时订购"放心午餐",订购的数量每次不超过千份,学校里的放心午餐越来越少,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原本专做学生的放心午餐,离学生之口越来越远。

    学生白领愁午餐

    餐饮店前排长龙

    昨天中午刚到午饭时间,广州二十四中附近的麦当劳里面大排长龙,穿着校服的学生、白领都在这里排队吃午餐。不少人等了十几分钟仍未买到食物,门外便利店也是人满为患。

    被访学生称,学校曾提供放心午餐,由学生定期统一交钱,但"没味道"、"总是老几样",学生及家长提了几次意见后,学校也不揽这烫手山芋了。学校门口一家卖萝卜牛杂的店主称,现在学生一到午餐时间就往零食铺跑,虽然家长、老师不喜欢,但依然每天生意红火。

    "在街上小摊吃不卫生,便利店里的盒饭又众口难调,只能喊外卖对付一下。"在珠江新城某装饰公司上班的职员杜静告诉记者,放心午餐太难找了,许多人吃厌了便利店的快餐就打电话喊外卖。每天中午的CBD写字楼里,不少骑着车的"小红帽"在写字楼间穿梭送餐。

    "放心"午餐无利可图

    供应企业少

    "放心午餐现在境况是僧少粥少,因为做放心午餐基本都不赚钱。"2008年在广州首家做放心午餐的企业利口福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何某称,虽然面对庞大的消费群体,常存在供需失衡,但高涨的原料、人工、物流成本让许多餐饮企业望而却步。据了解,由于质量安全维护成本高,放心午餐成本至少比一般的午餐高10%,但毛利只有2~3%甚至可能亏本。

    据了解,放心午餐一般由食企负责配送,以一盒普通的鸡排套餐为例,物流成本要几角,而原材料也占到市场价的一半以上;此外,放心午餐一般要求当日售完,生鲜食品另要求0~5℃冷链配送,少量回收品完全杜绝再次进入流通领域。高标准、高投入、高要求,使得目前广州仅有利口福、一日三餐等不超过10个食品企业在做放心午餐。

    虽然供应学校的程序最简单,但"卖给学生无利可图"已成为做过"放心午餐"企业的共识。这也导致放心午餐从2008年刚出现在广州的中小学时广受称赞到4年后的今天渐渐远离学校和普通上班族。现在许多中小学,仅仅在举办运动会等团体活动时订购"放心午餐",订购的数量每次都不超过千份。

    放心午餐需求超百万盒

    企业供应不足10万盒

    广州的放心午餐生产企业仅有不足10家,供应量较大的利口福公司每天也仅能提供1万份,10家放心午餐企业每天的供应量不足10万份。然而,中小学生、上班族、流动工作者等人群的需求量惊人,供给不足市场需求十分之一,缺口非常巨大。本报此前曾做过调查,珠江新城数十万白领午餐难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潜在市场如此庞大,但广大市民买到放心午餐的机会却寥寥。

    其实,广大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渐渐提高,放心午餐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可观,不少口碑较好的中高档食品企业借助品牌效应,开始转型升级卖起"午餐",现阶段虽几乎不盈利,但不少食企赢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目前有不少医院、幼儿园甚至高铁、便利店向食品企业提出订购放心午餐。此外,有学生家长、白领等人群给企业提出"增加品类"、"配送到手"等多样化需求。

    监管:

    将建食品信息公示制度

    在市质监局组织的食品安全企业报告会上,绿叶居公司现身说法,称投资了一个养殖场,专门循环利用公司卖不完的放心午餐来杜绝"旧料做新餐";利口福公司也分享经验,表示要求每一份产品都有能够确保安全的可溯源"身份证",而且已经接到不少企业的订单。

    广州市质监局表示,将视企业的报告为"军令状",同时表示将对企业提出的困难,组织一次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应急处置演练,帮企业分析、交流食品安全风险。

    广州市质监局透露,面对"放心午餐"等食品安全问题,该局将自11月起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体系建设试点之一的番禺区设立一块公示栏,公示企业生产许可证、监管等级、企业法定代表人、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等重要信息,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此外,还将开展一次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应急处置演练,提高监管人员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并且召开一次食品安全形势分析会,建立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交流制度。文/记者刘冉冉 通讯员隋紫萱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