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胡立彪:人参怎与萝卜等值

   日期:2009-07-30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66    

    笑话云:一富家子见一农夫挑担经过,忽然倒地不起,问旁人道:“此人怎么了?”答曰:“他没有饭吃,饿晕了。”富家子道:“既然不曾吃饭,何不喝一碗人参汤出门?这样也能饱大半天嘛!”

    自古至今,人参向被世人视为药中上品,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明代中医学者龚居中《四百味歌扩》开篇即写“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成为中医入门的第一句背诵歌诀。人参“大补元气”时虽或可有“饱大半天”之效,但它终究不是普通食品,作为名贵药材,其市场价格要远比肉糜、蛋糕高很多。不过,你若是据此作诗曰:“肉糜诚可贵,蛋糕价更高;若为人参故,二者皆可抛。”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恐怕并不能算是一首好诗。抄袭、篡改名人诗句倒不是主要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你可能会招来吉林参农的骂。

    有关报道称,在我国最大的人参产地吉林省,参农辛辛苦苦种养的人参现在在市场上只能卖个萝卜价,鲜园参每千克仅20元左右。这与韩国高丽参每千克300元以上的国际市场价格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参农诉苦说:“人参是跪着求出来的,跪着松土、掐花、拔草。一年要松土3次,6年才长成收获。不算这些人工成本,1千克参的其他投入就超过20多块钱了。赔钱费力,真还不如种萝卜,寒心哪!”吉林参农现在面临的困境倒是“若为生计故,要把人参抛”了。当人参成了萝卜,文首的笑话也就失去了原有的讽刺性,仅剩“农夫没有饭吃”的悲剧意味了。

    当前人参市场价格低落,参农经营惨淡,有以下原因:其一,我国人参市场品类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领导品牌,导致人参产品信息芜杂,使消费者鉴别、购买无从参考,因而难以形成旺盛而稳定的市场需求。其二,人参种植以传统的个体小农模式为主,生产管理方式原始,人参质量参差不齐;加工方面,工厂小而散,技术工艺落后,质量无法保证。其三,在对待人参的药食同源问题上,我国一直倾向于重药轻食,对人参进入食品领域管得过紧,这限制了人参精深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以至于出现其他国家用我国原料制成产品再返销我国市场的现象。而在韩国,每年有80%以上的人参是被当作食品吃掉的。另外,有专家指出,我国在人参科研领域成果累累,已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科研与生产相脱离、科研与管理不衔接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也影响了人参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当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参种植面积盲目扩大,持续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经营秩序混乱,价格恶性竞争严重,这也是我国人参价格一路下跌的重要原因。

    “可怜跪求有数年,心忧参贱怨市寒”。广大参农的这种生存状况,引起了农业专家和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吉林省目前已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希望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龙头企业,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并由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人参产业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的道路。

    政府相关部门能这样做当然最好不过。若不然,对参农的生存状况不闻不问,甚至像文首那样发出“何不”一问,那可就要出问题了。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