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屡屡重伤民心,行业诚信都变成了纸上谈兵,道德诚信教育因而成为了第一要务。
为深入开展面向全社会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各有关方面通过广泛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预防应对风险的能力,增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法能力。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次将"行业道德伦理"纳入了食品安全培训内容,可谓煞费苦心。《纲要》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每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每年也要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集中专业培训。《纲要》还要求建立起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专家、消费者和媒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2015年年底前将社会公众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80%以上,将中小学学生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8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强调要抓住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等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和音像制品,在有关媒体刊播食品安全公益广告,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办好相关网站,抓好监督执法信息公开;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动员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积极参与,发挥好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君不见,馒头有染色、肉类有假冒,广东刚刚端掉了毒腊肉生产的黑作坊,那边重庆又揪出了人造猪蹄膀的"发明者".各路专家权威不禁感叹,完善监管制度和手段的翅膀永远也追不上违法创新的脚步。怎么办?追根溯源无一不是由人心不古闹出的"黑心"事件。如果食品生产者继续心术不正,食品安全乱象则会永远难于根除,组织实施"心脏手术"迫在眉睫。
将"行业道德伦理"纳入食品安全培训内容得到了各界群众高度一致的赞扬,真应该早些就作出这样的规定。如今,食品安全屡屡重伤民心,行业诚信都变成了纸上谈兵,道德诚信教育因而成为了第一要务。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们已经在行业道德上栽过了大跟斗,所以,现在要通过"洗心"重修道德做事讲良心,重建道德约束感的心理防线,这才是改变市场流通乱象最行之有效的"革面"方法。
周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