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海口市场上腊肠色泽红艳有猫腻

   日期:2007-03-21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528    

    腊肉制品以其便于保存、取食方便、口感好已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食品,但近年来由其引起食物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名从事腊肠加工十余年的女老板前天惊爆内幕称,一些腊肠生产企业为了让腊肠色泽好看,竟往腊肠里添加对人体有害的工业红色素。而近日记者暗访了几个腊肠加工点,发现这些腊肠加工点的卫生状况触目惊心。

    镜头一

    发霉的腊肠仍摆着卖

    3月16日上午11时20分,记者来到海口金盘头铺农贸市场,在市场东北角有一个卖腊制品的摊点,摊位上摆放着两筐腊肠。

    记者问女摊主,腊肠怎么卖?对方回答每斤11元。

    “这些腊肠已经霉了,你还卖?进货有多久了?”记者问。

    女摊主神色很尴尬,解释说:“前段时间下雨,天气潮湿,这批货进了一个多月。”

    记者追问:“你这些腊肠从什么地方进的货?有卫生合格证吗?”

    女摊主说:“是从海口秀英进的货,没卫生合格证。”

    在这个腊肠摊主对面,有两个熟食摊,出售卤制的猪头、猪耳、猪肚等熟食制品。两名女摊主在卖熟食时没有戴卫生手套,直接用手抓。摊位没有封闭式的保护网,熟食上苍蝇飞舞,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镜头二

    加工过程触目惊心

    昨日,记者在海口文明东路南侧一排居民楼旁,看到一个小院门外的墙上,写着“加工广式腊肠,台湾风味腊肠”的字样,院子的铁门是虚掩着。记者径直走进院门,向左边拐进一个门,里面是办公室,从办公室往里走,便是腊肠原料加工作坊。门正开着,里面有几名女工正忙着准备加工腊肠的碎肉。加工作坊的地上污水横流,几个编织袋装着的等待绞碎肉皮和肥肉随意堆放在地上和一个大的水池里,散发出一股股臭味。

    记者注意到,整个加工作坊里只有3个女工,她们都没有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其中一名女工正在用机器绞肉,这些肉没经过任何清洗直接放入绞肉机里,另两名女工用双手来回淘洗刚绞好的碎肉,旁边放着一桶满满的碎肉,上面蚊蝇飞舞。

    走出加工作坊,记者发现办公室内还有两间小房子,一间是配料间,一间是原料间,里面堆放着用编织袋装着的原料。记者欲打开观看时,被一名男子叫出。随后该男子很警觉地将加工作坊的铁栅门关上。

    然后询问记者是干什么的。记者假称是某中学食堂的采购员,想采购些腊肠。该男子将信将疑地询问学校的名字、地址,记者一一作答,他才略为放心地带记者去看已经加工好的腊肠。

    该男子打开院子的西侧有个仓库的铁门,记者看到里面挂满了色泽鲜红的腊肠,颜色红得很不正常。

    记者对该男子说:“我们买的腊肠是给学生吃的,一定要保证质量,你们加工的腊肠颜色怎么这么红?是否添加了色素?”该男子一听,神情突然变得很紧张。当记者要求他出示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时,该男子称,有关证在老板手中,他只是这里的领班,并假装打老板的电话。最后该男子以老板电话打不通,并带记者走出大门,匆匆锁上了大铁门。

    女老板揭底

    色泽鲜红腊肠加了色素

    在海口市田边路一家腊肠加工厂,女老板很大方带我们去参观了她的加工车间和原料间,记者未发现什么问题,并出示有关证件。

    这位女老板告诉记者,她加工腊肠有10多年了,海口市区有一定规模的腊肠加工点有五六家,很多加工点都在制作腊肠时添加了硝酸钠和工业色素。

    这位女老板还透露,海口市场上销售的腊肠大多数是广东湛江加工生产的,在新港和秀英港2个市场批发。这些腊肠添加了硝酸钠化工原料,可以保持腊肠长时间不腐败变形。凭自己的经验,一般没有添加色素和硝酸钠的腊肠,遇到天气冷,白肉和瘦肉会自然的分色,红白分明,但添加了红色素的腊肠没有明显的变化,色泽始终保持很亮。(来源:海南特区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