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白酒  北京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再谈食品安全

   日期:2007-09-18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222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西方某些人士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并且进行夸大和虚构,使得中国食品一度成了国外部分媒体上的“妖物”。媒体妖魔化中国食品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的客观公正性抹黑。真理向前多迈一步就是谬误,更不用说虚构了。试想,一个整天宣传谬论的媒体会有多少忠实读者呢?

    其实,食品安全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不是哪一个国家独有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表声明说,每个月都要收到200多份来自190多个成员的食品安全报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拍胸脯说他们在食品安全方面过去没有问题、今后也没有问题。前不久,日本厚生省公布的2006年进出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出口到日本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42%,而美国是98.69%,欧盟是99.38%。实际上,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状况在不断改善,这已经被国际市场所公认,即使是在中国食品安全遭到诋毁攻击的今天,中国食品出口仍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食品安全事关百姓生活,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

    目前在中国的许多食品企业中,已经形成了从源头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良好机制,有效地保证中国出口食品安全,也为实施问题产品追溯和召回制度奠定基础。

    这些机制包括:推进食品原料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管理,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出口食品生产管理模式等措施,加强备案基地和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完善对原料基地和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把关口前移,积极将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完善疫病疫情和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出口食品安全监控立体网络,使监控产品基本覆盖全部的动植物源产品,监控项目包括疫病疫情、致病微生物、重金属、农兽药残留等各项食品危害因素。这些机制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食品安全的可靠性。

    国外有人夸大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有许多不实之处,但是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应该树立“质量兴国”的意识,为了更好消除我国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8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吴仪宣布,从现在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吴仪强调要通过整治建立“两个链条”、“一个体系”、“一个网络”。“两个链条”即工业品从设计、原料、加工、直至销售的监管链条,农产品从地头到市场再到餐桌的监管链条;“一个体系”是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的体系;“一个网络”是覆盖全社会的监管网络。这些措施务实、科学,而且周密,编织了产品质量安全的天罗地网。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将力争实现“12个百分之百”,其中包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

    相信,随着这次专项整治的全面推开,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将会走的更好,走的更远!然而,那些热衷于炒作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媒体,将如何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更好、更可靠的新闻产品呢?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