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安徽对食品生产实行“风险监控”

   日期:2009-03-20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551    

    本报讯  (马姝瑞)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生产水平,防范食品安全事故于未然,3月12日,安徽省出台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控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专家指出,这一旨在“事前预见、提前预防”的食品生产加工监管模式,将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水平,提升食品安全生产系数。

    据悉,该《办法》把安徽省内生产领域量大面广的食品、区域性食品、动物源性食品、特殊人群食品和特色食品都纳入了风险监测范围,与食品密切接触的食品包装等相关产品同时在列。

    安徽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使用不明物质加工食品、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掺杂掺假、使用标准目录以外物质、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及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超出限量规定等食品安全生产加工领域存在的问题,都将是风险监控体系关注的重点项目。

    《办法》还规定,安徽省质监局建立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测信息报告制度,同时在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中心,承担风险监控有关技术性工作,主要收集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建立并维护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对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进行技术研究,提出全省风险监测计划建议;对风险监测项目,进行检验方法的研究;对风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后续处置建议。

    安徽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我国现有的食品监管模式还存在着许多漏洞,特别是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水平较低。因此,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前移,实施主动预防,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工作已显得尤为迫切。

    一种有益的尝试

    □  周国兵/文

    近年来,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事故,不仅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担心,也暴露出了我国食品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一些安全漏洞,特别是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的缺失。

    要保证食品安全不出问题,作为食品安全保障链的第一环节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无疑对食品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应该成为企业的自觉意识。确保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生存底线,对此,企业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然而,不管是企业“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过”,毋庸讳言,在一些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或者可能存在食品安全漏洞。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尽早找出食品安全漏洞,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因此,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水平,做到“事前预见,提前预防”,对于食品监管部门来说,不仅非常重要,而且显得尤为迫切。

    安徽省日前出台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控实施办法》,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前移,实施主动预防,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就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其将监管焦点集中在“监控”上,力求将有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扼杀”在初始阶段。

    过去,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我们往往疲于“亡羊补牢”。冷静地想一想,建立“无缝隙”的监管网络,不断完善监管体系,确保其有效实施,应该是监管部门责无旁贷的责任。我们高兴地看到,安徽省把建立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测信息报告制度,作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应该说是该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又一新探索、新举措。

    至于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