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葡萄酒  白酒  茅台  黄曲霉毒素  荞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国内外油菜加工与利用概况

   日期:2005-05-17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51    

    国外菜籽的加工大部分是先将菜籽脱壳后,冷溶制油,壳作能源,脱壳的饼粕进一步深加工制成分离蛋白或浓缩蛋白及饲料。国内几乎都是带壳预榨后浸出制油,带壳榨油所得的毛油还需要加酸、加碱、脱色、脱臭等处理进行精制,在精制过程中大部分磷脂等营养成分作为下脚料除去了。由于中国目前油菜品种尚未双低化(低芥酸、低硫苷),所以还需要饼粕脱毒、毛油精制等工艺处理。为了解决饼粕带毒的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作出了努力,一是通过培育低硫苷品种,二是将高硫苷菜籽饼进行脱毒处理,目前有蒸煮脱毒、酶解脱毒、坑埋脱毒、堆放脱毒等方法,但用这些方法脱毒的菜饼颜色发黑、蛋白变性、营养价值也大大降低。

    另外,菜饼中除硫苷有毒外,还存在植酸、多酚类(单宁)等有毒物质.含有植酸等抗营养性物质的菜饼,有刺激性气味,作饲料畜禽的适口性差;多酚类物质还与蛋白质容易形成致密的不易腐败的不透水的鞣质,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吸收。不少学者研究从菜饼中提取浓缩蛋白或分离蛋白的技术,但很难形成产业化,原因就是植酸和单宁与蛋白的紧密结合,使浓缩蛋白产品中含有更高含量的植酸和单宁,蛋白质只有55%~62%转化为分离蛋白质。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