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市场供应比预期增加 多头撤离将打压豆价

   日期:2012-10-19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546    

    虽然昨日大连商品交易所连粕主力合约大幅上涨2.2%,但持仓量和成交量反而大幅减少,并没有配合价格的上涨,暗示后续价格反弹乏力。市场人士表示,豆类期货已经消化供应增加的利空消息,外围市场开始炒作中国需求。不过,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中国需求有大幅拉动作用

    供应增加奠定弱市

    受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前一交易日企稳上涨影响,10月1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高开高走,主力1301合约报收于3769元/吨,涨幅为2.2%.但持仓量和成交量反而大幅减少,并没有配合价格的上涨,暗示后续价格反弹乏力。

    在期货市场,农产品炒作主要炒的是供给,由于今年夏天美国大旱,市场预计美国大豆严重减产,豆类期货价格节节攀升。不过,近期公布的美豆供需报告,却向供应炒作泼了盆冷水。

    10月美豆供需报告显示,美豆种植面积意外上调至77.2万英亩,高于9月预估的76.08万英亩,大幅上调今年单产至37.8蒲氏耳/英亩,高于9月的35.3蒲氏耳/英亩和市场预期的37蒲氏耳/英亩,令产量大幅提升至7784万吨,高于9月的7327万吨和市场预期的7523万吨。

    10月美豆产量预估大大高于此前几个月,这显示之前市场严重高估了美豆产量下滑的程度,美豆供应不像市场想象的那么紧张。而豆类期货由于供应紧张而引起的单边上涨行情也戛然而止。

    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关向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产品市场的本质是炒作供给,目前供给问题开始缓和,市场价格将从高点回归。"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美豆期价不断刷新历史高位,提振了2012/2013年度南美大豆种植积极性。巴西国家商品供应总局称,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多达2733万公顷,高于上一年度的2500万公顷。巴西政府10月9日表示,巴西2012/2013年度大豆产量将达8280万吨,创历史新高,较上一年度的6640万吨高出25%.阿根廷农业部副部长10月10日称,大豆播种刚刚开始,预计2012/2013年度大豆产量达5500万吨-6000万吨,刷新纪录高位。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巴西和阿根廷、巴拉圭种植面积之和将同比增11.2%以上。

    良茂期货分析师刘荣峰指出,在目前供应比预期增加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年内无论是美豆类期货还是国内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类期货,都已经难返前期高点。

    需求炒作影响有限

    不过,在供应利空的背景下,豆类市场再起波澜。近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出现连续反弹。而这与外围市场开始炒作中国需求有关。

    市场传言称,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有持续买入美国大豆的意愿,但是否属实需美国农业部(USDA)周度出口报告来确认,而上周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周出口销售大豆65万吨至85万吨。

    此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指出,预计2012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280万吨,同比下降了11.6%.

    良茂期货分析师刘荣峰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中国需求确实对豆类期货存在支撑。10月17日农业部发布公告称,9月份全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比上月增加1.3%,比去年同期增加1.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4.7%.需求呈现慢牛走势,但单单需求支撑还不能推动大豆、豆粕价格重返高位,预计盘面即使有反弹,反弹力度也不会很强。"

    关向锋也认为,需求只能影响农产品期货价格阶段性的走势,不能决定本质问题。从数据来看,今年中国预计进口6200万吨,这个数据已经创下历史纪录,总供给是8300万吨,总需求是7400万吨,"中国的供给形势相对安全,且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疲软,没有需求进一步增加的宏观条件,因此,需求可能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但难有大幅攀升。"关向锋表示。

    多头资金大步撤离

    目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豆类市场,多头资金已经大步撤离。

    根据基金持仓报告,基金持有美豆净多单自8月份以来持续下降,截至10月9日当周为207835手,净多单比例下滑至28.9%,而8月高峰时为32.9%;美豆粕基金持仓方面,基金净多单为50252手,相比8月的82742手下滑40%,多头资金在豆类上离场明显。

    从国内豆粕持仓来看,截至10月16日,豆粕1301合约前5名主力多头持仓379149手,而空单前5名持仓206657手。9月初时,豆粕1301合约前5名主力多头持仓485380手,而空单前5名持仓253055手,可以看到主力多头资金大幅减仓。

    刘荣峰认为,资金大规模退出后再次聚集很困难,因此,大豆、豆粕价格回至前期高点的难度较大。

    综合来看,市场投资者需把握两大节奏:炒作需求和南美种植天气情况。从需求炒作来看,投资者需注意,反弹力度不会很强,需盯住重要的技术平台阻力位,而南美种植天气和大豆生长会破坏炒作需求的反弹力度,若种植进展顺利,反弹力度会减弱。

    关向锋判断,大豆、豆粕未来的价格依然以走弱为主,当然在下挫的过程中,不排除有反弹震荡的可能。

    综合以上分析,明年全球大豆供需面临宽松,美豆及豆粕牛市的基础已经不再存在。牛市终结之后,连豆粕多头主力资金也将逐步退出,进而打压豆粕期价。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