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乳制品进口增长不断加速 灰色渠道比正规军更有竞争力

   日期:2012-10-25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885    


国内“刚性需求”推动下,未来乳制品进口保持强劲势头。

  财新《新世纪》 记者 王姗姗

  乳制品进口的增加已持续数年,现在仍有加速的趋势。

  “今年以来,绝大部分食品进口都出现了增速下降或总体下降的情况,惟有乳制品的进口量是上升的,并且是呈两位数增长的上升。”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国内“刚性需求”推动下,未来乳制品进口仍将保持强劲势头。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10月10日在北京发布数据称,2012年前八个月中国进口各类乳制品达到84.4万吨,同比增长28.4%,这一数字直逼2011年全年98万吨的总量;进口交易额达29.7亿美元,同比增长26.2%。

  这还只是经海关履行正规清关手续进入中国市场的数据。事实上,海外代购、“海淘”以及其他各种擦边球式的“背奶族”,构成了也许更为庞大的乳制品进口暗潮,奶粉是其中主力。

  2008年秋天爆发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终结了中国本土乳制品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此后,国家各级与食品产业相关的监管部门便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特别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力度。高密度的抽检令更多国产乳品质量问题被不断曝光,消费者对于本土乳制品特别是本土奶粉的信心丧失殆尽。

  谁来填补市场空缺?各种来路的“洋奶粉”蜂拥而至。“洋奶粉”的身份属性可细分为三类。一是从奶源到生产包装全链条均在海外完成的原装进口;二是奶源在海外,在国外完成生产后引入中国再分装的原产进口;三是基础原料粉从国外进口,但在国内完成配方粉生产和分装。近年来又有一批生产本土化的“洋奶粉”品牌(即指后两类“洋奶粉”)也先后被发现了各类质量问题,这将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推向了追逐原装进口的行列,海外“淘奶粉”成为潮流。

  这引起了一些乳产品大国的警惕,他们对于各种违法出口通道能否保证质量安全感到担忧。中国第一奶粉进口来源国新西兰开始出手严厉整顿奶粉出口渠道,欧洲各国也开始限制超市奶粉上货量,各国海关都开始关注中国“背奶族”的行李箱,未来“洋奶粉”进口的各个灰色通道必将面临愈加严格的封堵。然而,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仍有无数商家在寻找无需支付高额关税和市场营销成本,将“洋奶粉”直接引入中国的便宜通道。

  “海淘”擦边球

  “现在我们这群妈妈们都在买这个牌子,直接‘德淘’就可以!”李冰(化名)的儿子刚刚两岁,过去两年中为给儿子购买奶粉及各种辅食,李冰对海外婴童产品代购渠道轻车熟路。

  李冰所说的“德淘”就是在德国的B2C电子商务网站直接下单,用信用卡支付,而收件人地址则是转运公司提供的一个德国境内地址,这被国内的这些“妈妈团”称为“德国淘宝”。“这些中转地大多是中国人办的快递公司,专门负责把从海外网购的东西运回国内。德国网购基本免邮费,但我们需要通过支付宝用人民币向转运公司支付国际空运费用,这个费用大约占奶粉成本的80%。”李冰告诉财新记者。

  但即便加上转运成本,李冰们买到的奶粉仍比中国各大线下商超零售的正规进口奶粉便宜近半。以德国喜宝奶粉为例,在商场售价为200元的罐装奶粉在“德淘”仅售105元,一般的淘宝代购也只售135元左右。李冰认为,更重要的是,这种海外下单并直邮到家的“海淘”方式,算是目前各种海外代购路径中,对产品原装质量最有保证的一种方式。

  海外代购最火爆的渠道还是阿里巴巴旗下的C2C网购平台淘宝网,“洋奶粉”代购培养了一大批皇冠卖家。新西兰可瑞康(Karicare)、美国的雅培、荷兰的牛栏(Nutrilon)都是“海淘”的热销品,一家网店一个单品每月销量达到三四千罐并不稀奇。这些淘宝店一般都提供现货和直邮两种选择,那些顾虑奶粉是否为原装的客户可以选择从海外直邮到家。一个淘宝代购卖家告诉财新记者,美国直邮通常10天至25天可以到达中国国内,由国际快递负责空运和国内商品清关业务。

  在一家主营新西兰奶粉代购的双皇冠店,为证明原装身份,在产品页面上展示了大量在新西兰购买奶粉的收据清单。收据显示的采购地点多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地区的一家大型连锁超市——Countdown。有收据显示,一罐900克的可瑞康(Karicare)2段婴幼儿金装配方粉今年4月在当地超市的售价为26.69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36元)。收据中的采购量大多小到个位数,显示出当地超市上货量受限,代购者只好零星购买,积少成多。但卖家为显示实力,也特意将一张采购数量超过1000罐的收据扫描放大后单独展示,但这张收据被刻意隐去了具体超市门店的名称及超市代码。

  一位淘宝内部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以“全球购”性质进入中国市场的“洋奶粉”交易,“说不敏感,也敏感;说不合规吧,其实也是打擦边球。”截至目前,奶粉类目并没有进入强制报关的商品名录。

  海外监管者已经察觉到这股来自中国的暗流。9月28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与新西兰海关联合发表声明,称将联合开展行动,加大对违法奶制品出口行为的打击力度,被查处的公司和个人分别可处以最高30万新西兰元(约合153万元人民币)和5万新西兰元(约合25.5万元人民币)的处罚。

  根据新西兰动物产品法案的相关规定,只有在初级产业部注册备案的出口商才有资格输出包括婴儿配方奶粉在内的奶制品,出口贸易公司要取得奶制品出口许可证,供货商则需要通过风险管理认证(Risk Management Program,简称RMP),交易完成后还要使用农业部注册的食品运输车辆。这意味着其他一切邮寄代购形式均属非法。

  新西兰政府向超市也下达了限制出口的禁令。“我们已经与超市联动。如果有人大量购买奶粉,商家会询问购买用途。”新西兰贸易发展局驻华商务领事艾隆(Mike Arand)告诉财新记者,新西兰实施奶粉“严打”,理由是出于食品质量安全考虑,以保证所有的产品都是可追溯的。

  作为连锁反应,淘宝专营新西兰奶粉的卖家在10月后纷纷提价并实施限购。很多利用超市渠道代购并邮寄回国的网店要么关张停业,要么就要重新申请合法的奶制品批发出口资质,争取加入“正规军”。

  新西兰是中国最大的奶粉来源国。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今年前八个月,奶粉进口量约占海外乳制品进口总量的56%,而从新西兰一国的奶粉进口量就高达36.71万吨,约占乳制品进口总量的43%。

  正规军难进市场

  今年以来,一些全新的“洋奶粉”品牌开始步入中国消费者视野。10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乳制品博览会上,抢占最大展台的几家配方奶粉企业中,有相当数量都是2012年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品牌。

  “我们拥有很好的奶牛饲养环境。但据我所知,一些新进入中国的奶粉企业已经花了很多钱,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却并不容易。”艾隆对财新记者分析指出,中国奶粉市场虽然需求旺盛,但品牌众多,零售分销的渠道成本以及广告营销成本都相当惊人,关税反在其次。2012年中国对进口奶粉定的关税约为10%。

  一家新西兰奶粉公司全国销售总经理对财新记者表示,该公司一年前刚进中国市场,为了打市场,前期投入“肯定是不计成本的”,而且需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磕”,进展不如人意。

  北京世行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姚文华感慨说,这家在2008年主营罐装奶粉的商贸公司,目前已将主要进口业务转向原料粉贸易,主要压力就在于各大商超渠道费用不断攀升。

  “国家目前明令禁止各大商超收进场费,这些商超索性将过去的进场费直接放到国家允许的‘促销服务费’中。”姚文华告诉记者,商超的要价甚至接近批零差价的30%,而且商超每年加价,幅度在5%到8%,经销商不得不通过提升产品售价来维持盈利。

  新西兰最大的乳制品企业恒天然,在向中国输出原料大包粉和其他工业配料之外,一直希望调整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结构,拓展毛利更高、针对终端市场的配方奶粉。截至目前,恒天然在中国市场只推出了两款分别针对婴幼儿和中老年人的产品,均在新西兰完成生产,再运到台湾分装。但该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近日对财新记者透露,这两款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至今都没有打开销路,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惊人的市场营销费用很难被远在新西兰的1万多名奶农股东所理解并接受。

  另一款荷兰原装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中国总代理——海和国际西北大区经理陈斌对财新记者介绍,该品牌在今年夏天进入中国市场后,目前也只是艰难打开了华中地区的部分城市市场。“现在我们的产品已进入武汉的一些高端超市,这属于我们的老渠道。但北京、上海这些重要市场还没能进入。”

  陈斌表示,想要打入一线城市,最大挑战在于寻找本地分销商,但大的分销渠道已经被老品牌垄断,很难进入。包括恒天然在内的品牌也纷纷在淘宝、京东商场开店,但相比灰色渠道流入的“洋奶粉”,其价格毫无优势。■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