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杜一格实习生王勤硕
本报讯昨天,本报C04版以《"山寨鱼翅"明胶做,登上餐桌易乱真》为题,大篇幅报道了郑州市纬三路水产市场售出的"三无"合成鱼翅或部分流往饭店一事。报道刊发后,读者纷纷致电本报称,商家为诚信不能卖"合成鱼翅".昨天下午,纬三路工商所负责人表示,已大力查处贩卖"三无"合成鱼翅的商铺。
昨天中午,记者再次前往郑州市纬三路水产市场进行暗访,发现用明胶和水等配料制成的"合成冷冻针翅"已经绝迹。走访中,十余家专卖燕鲍翅的大中型店铺一概表示没有"素鱼翅"出售。而另有4家小型店铺仍然拿出了配料为绿豆粉、鱼胶的"三无"合成淀粉丝素鱼翅。
随后,记者致电纬三路工商所所长李道杰进行咨询。李道杰表示,报道刊出后,工商所对水产市场进行了大力清查,查处明胶合成的假鱼翅11包,已经送往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进行检验。对于部分依然存在"三无"产品的店铺,他们将会进一步加大力度清查、处理。
"省质检院将对送检的'明胶鱼翅'进行金属铬是否超标等系列检查,如果这种明胶是工业明胶而非食品明胶,我们将对销售商铺按'出售有害食品'等相关条例从严、从重处罚。"李道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