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白酒  机械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关税下调,土洋乳品“贴身肉搏”

   日期:2005-01-16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341    
"一旦关税下调,本土乳制品加工企业很可能更热衷购买廉价的进口奶粉,以此替代原奶降低生产成本,这对本土奶业发展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压,农户的积极性必然大受挫伤,长期下去,得益的又是外方。”广州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
眼下,中国的大小乳企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3年的世贸过渡期限已到,2005年起,六大类乳制品进口关税将大幅下调,更多的外资品牌可以趁势抢摊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使奶业正常运转的上游原材料持续上涨,市场销售方面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乳企的利润空间变得十分微薄。面对严峻的竞争环境,不少乳企不得不咬牙坚守市场份额。
全国乳品消费量最大的广东,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有专家预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华南地区将成为中外品牌激烈交战的主战场。
六类乳制品关税大幅下调
对国内乳企而言,迫在眉睫的挑战来自进口乳品关税下调。根据我国加入WTO协议,到2005年,液态奶(包括酸奶、常温奶和巴氏奶)、奶粉、乳清粉、奶油、干酪、冰淇淋等六种乳制品的进口关税将分别从原来的25%、25%、6%、45%、50%、50%大幅下调,部分品类降幅将达到30%-40%之间。显然,过去依靠较高关税限制进口乳制品的保护屏障很快将被拆除。
长期跟踪在实战前沿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每月都在编制市场信息手册,面对如此重大的行业调整,协会会长宋昆岗深感忧虑。道理很简单,我国乳制品进口环节中不存在进口配额或国家垄断贸易等非关税措施贸易壁垒,也基本不存在按单位生产量或其他形式的对国内生产者的直接支持、与出口方面的补贴,“因而大幅降低乳制品进口关税后,乳品进口,尤其是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低价国的进口将表现为快速增加。”
中档奶粉受冲击最大
广州奶业协会一直在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协会理事长王丁棉透露早前已给相关企业下发了文件,提请各方注意不可预知的变化。按照王丁棉的分析,奶粉类将是受冲击最严重的产品品类。截至目前,国产奶粉同进口奶粉相比,在价格方面还有一定优势,同类产品每吨差价在3000元人民币左右,一旦关税由25%骤降至10%,本土优势将不复存在。
竞争的火力可能瞄准中档奶粉市场。眼下,惠氏、雅培等外资品牌坚守高端,多美滋长期扎根中档市场,新西兰安怡则高扛奶源优势,大打妇女、中老年功能性奶粉市场,沿循差异化路线的外资品牌其市场份额在稳步增长。王丁棉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高档类品牌还会心照不宣地固守“高价同盟”,中外品牌无疑会在中档类奶粉市场掀起激烈交战,外资品牌略微降低价格,就有望俘虏部分国产奶粉的消费者。
冰淇淋也会是激烈交锋的阵地。基于国人消费意识的培养,冰淇淋已逐渐突破气候、季节的限制,进入南北百姓家庭。王丁棉认为,依托国内优质乳品企业的资源优势,并借鉴外企先进技术组合而成的中外合资品牌,比和路雪乃至其他新兴品牌,有望成为领衔市场的主角。
华南市场竞争惨烈
就区域竞争格局来看,华南本土乳企的生存境况不容乐观。作为全国最大的乳品消费市场,奶源先天不足始终是广东本土奶业发展的短板,地方自供能力不过30%,其余供应缺口往往通过进口和外地乳企来填补。
另一方面,北方强势乳企伊利、蒙牛又积极屯兵华南,不仅在常温奶上打价格战,还抢夺珠三角中档奶粉市场,甚至又在华南建立冰淇淋生产基地和分销厂,商业触角已遍布消费潜力富余的华南板块。伊利集团的一媒介经理坦言,华南市场的销售总额已占到集团总量的1/5以上。
忧心如焚的广东业界正在寻求应变之策。上周二,广东省农业厅和省奶业协会出面将以色列驻华大使、参赞以及养牛业的有关专家邀请到华南,面授先进的养殖与管理经验,吸引了300多位乳品界人士前往摸底取经。早前地方奶农一直埋怨,广东属于高温湿热气候,故而单头奶牛年产奶量始终在4.5吨上下徘徊。但在气候大体相当甚至更为恶劣的以色列,奶农们却骄傲地拿出单条年产11吨牛奶的成绩单。这一数据令广东方面深感汗颜。
王丁棉表明,广东正在积极探讨合作模式,争取把以色列等国家的先进管理模式引入华南。
乳业行至恶性竞争边缘
在连续利年的飞速增长之后,2004年中国乳业开始遭遇成长的烦恼。围绕着价格变动带来的市场竞争考验,大小乳企均深感困扰。一方面,白糖等乳品配料、玉米等奶牛饲料、包材、运输费用等一路看涨,使得乳制品的生产成本大为提高;另一方面,由伊利、蒙牛、三元等带头的常温奶乳企高举价格利剑,挑战中小乳企,产品促销轮番轰炸,市场零售价一降再降。
在成本上升与销价下跌的双重夹击下,乳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行业的平均利润已不到5%。2004年上半年,伊利、光明、三元等乳企的利润再度下滑,有的甚至发布亏损预警。加上企业还将应对进口乳制品关税大幅下调的考验,形势之艰难可想而知。
中国的乳业市场已处于恶性竞争的边缘。目前常温奶几乎没有利润空间,但大品牌凭借多年的积累,仍有望苦撑到最后,而弱小企业自然将被淘汰出局。“至于外资品牌,纷纷撤离大中华市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不愿介入盲目价格战带来的资源内耗。”王丁棉还建言虚火太盛的国内乳企,假使不改变盲目抢市场份额、要规模效益的无序混战局面,很可能陷入缺乏理性的价格泥潭。照此下去,最终得益的,还是引而不露、伺机而动的外资品牌。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2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