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白酒  机械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水产品安全风波:危机能否变契机

   日期:2006-12-09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947    

 

一有食品安全风波,无论是作为消费者的老百姓,还是生产制造商、经销商等,都会盼望食品安全专家早点出来说话,毕竟专家的话有说服力也有号召力。可是无论是上次“大闸蟹风波”还是这次“多宝鱼风波”,专家的话却并未让人们放心,甚至有点越描越黑的嫌疑。

例如这一次,针对香港方面因抽检桂花鱼含孔雀石绿而禁售有关水产品一事,广州有关专家称,微量孔雀石绿离致癌很远,市民不必恐慌。但传达给人们的信息分明就是:第一,所谓离致癌很远,到底有多远,专家也不能说明,看来吃了这东西绝对会致癌;第二,微量摄入离致癌很远,吃多了恐怕就不远了,自己以前就吃得不少,以后看来是绝对不能吃了。结果是,你呼吁“市民不必恐慌”,市民听了你的话后恐怕是更加恐慌。

看来,在危机发生后,食品安全专家总是想出来充当“灭火器”的角色,但事实上却往往成了“助燃剂”。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在于专家既不能一直做食品安全危机的“灭火器”,更不能老当“事后诸葛亮”,而应该以这些典型的食品安全危机为契机,强化自己在促进食品安全标准的体系化、科学化、具体化等方面起到“阻燃剂”作用,凸现自己在推动政府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以及说服生产商经销商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和规范等方面的“稳压器”作用。

只有将自己的影响和作用大大提前到食品安全流程的靠前环节,食品安全专家才不至于在风波来临时仅能充当“灭火器”的尴尬角色,如果实属不得已非要充当不可时,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落个“南辕北辙”的效果。

透过这两次水产品安全风波,政府有关监管部门的表现可圈可点。

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来说,在“大闸蟹风波”中能够及时跟进,以令人信服的检测数据澄清台湾方面别有用心的恶意炒作,并且举一反三地加强了对出口水产品的卫生检测及质量检验,应该算得上较为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而在这一轮“多宝鱼风波”中,地方食品监管机构主动出击,发现问题后及时作出强有力应对措施,更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消费者传递相关信息,随后各地相关部门也都跟进调查,也可谓尽职尽责。

但是,政府有关部门在类似食品安全危机中的表现仍有未尽人意之处。

首先,我们看得比较多的是销售地监管机构的作为,而风波中处于最关键位置的生产地,却很少见到监管部门有积极主动的作为,甚至在许多报道中根本看不到其身影;

其次,有关部门对于出口产品的检验检疫似乎比国内市场产品更严格、更及时,尤其是对于国内水产品监管的覆盖范围和时间、监管的强度以及惩处的力度等方面,比其出口产品来说都要差很多;

再次,对于有些早就发生的食品安全违规甚至违法行为,缺乏及时有效地干预和预防,往往都是违规产品大量投放市场很久才发现问题,或者生产方长期违规造成严重后果以后才出手查处,其执法滞后性显而易见。

此外,从两次风波中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还缺乏全面深入地把握,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较为普遍地存在对内对外、本地外地、城市乡村分别采用两套标准、两种做法的问题,这种执法中原则标准的不统一甚或歧视,许多时候恰恰是风波和危机的直接根源。

经过几次风波以后,对于信息时代食品安全“全球共此凉热”的突出特征,相信有关监管机构一定会有更深刻地切身体会,完全有必要也有能力以类似危机为起点,切实破除履行职务过程中的或明或暗的“内外有别”思维,树立提前监管、全程监管、无差别监管的现代执法理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强化自己的神圣责任感,真正当好百姓食品安全的“守护神”。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2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