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甜蜜事业遭遇苦涩 蜂业急待模式创新

   日期:2007-01-25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497    

 

近日,蜂农委员会的成立,目前受到了业界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

记者采访了中国蜂产品协会蜂农合作专业委员常务副主任、汪氏蜜蜂园总经理汪玲:“蜂农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恰当逢时,这无疑又为中国蜂业界的良性健康发展又注入了一支强心针,这是蜂产品行业继蜂蜜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后的又一佳音”。

据调查,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现饲养蜜蜂700多万群,占全球饲养总数1/7左右。养蜂人数高达20余万人,成为中国农业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蜂蜜一半以上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全世界蜂蜜贸易额的25%。但随着行业的发展,部分问题也凸显出来。

“甜蜜市场”的“甜蜜谎言”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的蜂产品消费的升温,蜂蜜作为我国上千年来的传统保健珍品,因其天然的美容保健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蜂产品的出口量也逐年增加。面对这样一个“饱含甜蜜”的市场,国内知名蜂产品企业汪氏的负责人却透露说,蜂产品的热销虽然让行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也让业界感到了甜蜜,但同时也让业界人士感到了苦涩和危机。

“甜蜜事业”为何遭遇苦涩?

专家指出,导致蜂业界渐行渐苦的原因之一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养蜂业依靠的洋槐、野坝子等蜜源植物被大量砍伐,致使原本是大宗商品蜜的蜜种成为稀有蜜种,蜜源植物的匮乏,是造成蜂蜜蜂成为稀缺资源的根本;再加上近几年来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无常,蜂农的收成受到很大影响。

原因之二是蜂农长期处在恶劣的作业环境中,他们就像候鸟一样在大江南北的森林中追逐着花期,生活极其困难,由于地势原因与外界信息无法沟通,劳动和收益不成正比,导致蜂农逐渐转产。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蜂蜜、蜂王浆的年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量逐年增大,但我国蜂蜜因生产方式等原因造成先天不足,使得我国蜂蜜屡屡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标。低价出口的问题一再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欧盟等国家对我们蜂产品出口的限制,更让蜂产品出口之路异常艰难。

蜂蜜成为稀缺资源、蜂农问题、低价出口和出口受挫等问题,造成蜂产品行业的混沌,也让整个蜂产品的发展之路面临拐点。汪氏等蜂产品企业呼吁行业创新模式来改变这样的现状,从而带动蜂业真正的繁荣。

模式创新寻求突围

针对业界存在问题,汪氏蜜蜂园考虑到养蜂分散作业流动性强,单个蜂农势单力薄,蜂蜜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早在数年前就率先采用了“公司+农户”形式,免费向蜂农提供蜂种和蜂箱。另外,集团还组建了专家小组,研究各色花种的最佳采集时节,为蜂农提供最佳采购时期。汪氏在长白山山麓建立蜂产品生产基地,长白山是世界上最好的蜂胶原料产地之一。长白山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为汪氏蜜蜂园蜂产品深加工及出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坐落于长白山脚下的安图县又是名贵中药材盛产基地,为蜂产品与长白山药用动植物相结合,生产绿色、有机系列保健品提供了广阔的物质基础。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蜂产品质量安全高峰论坛上,不少与会企业和专家表示,随着蜂王浆、蜂蜜等蜂产品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我国蜂产品质量必将再上新的台阶。蜂农合作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通过改善蜂农生存环境、加强市场信息沟通、帮助蜂农维护权益来提高蜂蜜的产量和质量。

业内专家指出,“蜂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创新制造模式有利于改变目前业界面临的窘境。这种模式中,龙头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协会的发展,而行业协会对于蜂农的有效管理将直接带动市场的繁荣。汪氏作为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在创新模式的引导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创新模式的实施,将推动我国蜂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和国际化转变,同时将会实现国内蜂产品行业的繁荣,改变行业混沌的命运也指日可待。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2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