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禁白”如何不“白禁”? 需要综合治理

   日期:2008-01-2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311    

  手段单一、公众环境意识不到位、替代品缺乏,导致多年来削减“白色污染”的努力收效不大。这一次,人们充满期待——“禁白”如何不“白禁”

  编者按:中国削减“白色污染”的努力,正受到世界关注。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从今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这一“限塑令”能否很好落实,塑料袋怎样告别免费时代,引发人们持续的关注。对塑料购物袋等造成的“白色污染”,人们耳闻目睹,深受其害,“限塑令”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然而,争议和质疑的声音也不可忽视。这一次,让“禁白”不“白禁”,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削减“白色污染”的经验教训,将为我国消除“黑色污染”等形形色色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提供有益借鉴。小小塑料袋,已经成为对政府执行力及公众环保意识的一个考验。

  65岁的天津居民刘淑琴大妈还记得许多年前刚开始使用塑料袋的情形,“那时候还管它叫‘拟纸膜’呢,每天拿它装饭盒真不错,轻、好叠、承重大又不漏水,我洗了好几次用了挺长时间,真觉得它是个宝呢!”

  可是几年后,当这个“宝物”司空见惯时,刘大妈的烦恼就来了——满天飞的塑料袋大煞风景,经常挂在自家凉台的铁栅栏上。

  刘大妈的烦恼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减轻——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6月1日起禁产禁销禁用超薄塑料袋,同时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也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这一通知,被通俗地称为“限塑令”。

  生态影响长久——

  难以降解,处置易产生污染,生产需消耗石油

  “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首先是对人们感官上的刺激。”近年来一直从事塑料包装物污染研究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所博士李丽说。当然,她眼中的“白色污染”远不止于此。李丽曾亲眼见到在三峡清库时,淤泥中到处都是白色塑料袋碎片。

  英国的《卫报》曾经把塑料袋称作“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李丽博士虽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但是她认为塑料袋作为塑料包装物的一种,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很大。她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生活垃圾中17%是塑料废物,北京超薄塑料袋占到了生活垃圾总量的3.8%。普通塑料袋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容易引起土壤板结,或被动物误吞导致动物死亡。让各方头痛的是,目前塑料袋无论是处置还是回收都存在不少环境问题。

  “大量填埋污染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焚烧产生二恶英、含苯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回收时清洗环节造成水污染——这些都带来了很大的环境风险和治理负担。”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固体处处长于飞说。

  于飞认为,由于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大多是石化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对资源的消耗。据专家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我国每年消耗在塑料袋生产上的石油高达480万吨。

  为何禁而不止——

  手段单一,公众环境意识不到位,替代品缺乏

  20年前,游客乘火车时,常常会看到铁路两边挂满枝头的白色塑料袋。“清除白色污染”的口号提出已近20年,从1999年开始,我国陆续有北京、天津、江苏、辽宁等10多个省市出台了限制使用超薄塑料袋的规定,但是“白色污染”仍呈现出步步紧逼的态势。多年“禁白”为何难以取得实效?

  “关键是缺乏综合性的治理手段。”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靳敏认为,多个城市单纯使用行政手段,不可否认它有积极的一面,但是由于行政手段成本较高,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必要的检查跟踪不到位、执法手段的欠缺等,都导致了“禁白”政策的效果不理想。

  “再套个塑料袋,别漏了。”在超市,顾客这样的要求司空见惯。靳敏表示,由于目前百姓的环境意识还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要想抑制塑料袋消费量的增长,必须使用包括经济杠杆在内的多种手段。而在过去的20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消费观念、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局限,过早推出经济手段并不适宜,这也是“禁白”不太成功的原因之一。“几个城市的政策由于是局部性的限制政策,超薄塑料袋在管理难度较大的农贸市场及交通运输等流动场所仍在大量使用,危害环境。” 她说。

  于飞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几个部门就曾召开联席会议讨论“白色污染”的治理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减量化是大家的共识,而关键还在于产品替代的问题,不能因为“禁白”而过多影响百姓生活便利。专家指出,让少数人拿起菜篮子可以,但是要让全社会支持“禁白”,必须有成本不高的便利替代品。

  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与政策支持,多年来,可降解塑料的开发、生产、销售举步维艰。

  需要综合治理——

  配套措施,公众参与,部门协作

  北京朝阳区居民李桂兰家里攒了很多塑料袋,老太太给这些塑料袋分了类,超薄的小袋子盛剩饭菜进垃圾桶,大的用于装全家的各种生活垃圾……像李大妈这样把塑料袋作为垃圾袋使用的居民为数不少。

  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下达后,包括李大妈在内的不少人表示,盛放垃圾还必须使用塑料袋,如果塑料购物袋少了,就只能花钱买同样不可降解的垃圾袋。这样不是会按下葫芦起了瓢吗?

  类似的争论让人担心,如果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这一次的“禁白”,会不会也像以往难有实效?

  一些专家表示,“限塑”后,全国塑料袋用量将减少2/3。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却认为,“从通知的内容看,真正禁的是超薄塑料袋,这部分确实在塑料袋中占很大比例,但是减少2/3似乎有点乐观。”

  靳敏副教授认为,从塑料袋收费这方面来看,减量化的结果是必然的。一方面,经济杠杆对大部分价格敏感的人群效果明显,另一方面,经济杠杆的运用也表明了政府的导向,是对百姓环境意识的一次唤醒。靳敏表示,只有依靠多种措施的配合,才能让“禁白”取得好的效果。

  “治理包括塑料袋在内的包装废弃物污染确实是个系统工程,虽然目前在替代物、回收体系等方面还不算完备,但我觉得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是一个非常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文件。”于飞认为,通知对这项工作所涉及的部门的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包括治理工作中的执法、回收体系建设与环境标准制定、替代品的开发以及相关的产业激励政策等。

  于飞透露,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已经着手将原先在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监管的一系列措施和要求,推广到对国内塑料回收再用的环保全过程监管中。“通知对于各部门的责任表述得很清楚,塑料包装物污染等类似的治理就需要这样的协作。”

  “万事开头难,在政策开始实行时当然不可能万事俱备。但这项政策出台正当其时。”靳敏副教授认为,国办通知是解决“白色污染”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加强监督,“禁白”一定能取得实效。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2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