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科学理解食品安全

   日期:2006-01-17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982    
近一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风波、PVC事件、韩国泡菜寄生虫污染等,对消费者造成了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针对此种状况,日前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发出投诉警示:食品消费要理性,科学认识是第一。那么,食品中是不是不能含有任何有害成分?与过去相比,我国的食品是否真的已变得不安全了?如何理性消费?就此,记者采访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教授以及中国质量万里行有关人员。  
对于食品安全,何教授首先认为,食品安全并不意味着不含有害成分。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被消费者使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任何损伤的状况。这就是说,食品中不应含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任何因素,但这不是说食品中不能含有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是说含有的有害成分含量不能达到造成人体健康危害的水平。他认为,加强食品安全,更重要的是研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在多大摄入量时才会造成人体危害,在多大摄入量时对人体完全无害,并制订出食品的安全限量标准。  
其次,对于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何教授进一步解释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许多新物质,这些物质有的的确有害,因此相比以前,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种类肯定会增多。但是,在一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下这类食品还算是安全的。何教授介绍,食品的安全标准是依据人体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制定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手段的进步,过去不能察知的危害现在能够察知,每日允许摄入量的水平必然会下降,所以,现在的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也必然比过去低,因此超标并不意味着现在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比过去高。况且,现在的检验水平也比以前提高很多,过去由于检测方法落后,即使超标也无法检验。  
何教授认为,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客观地讲,过去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很差。六七十年代,人们吃的炸虾片被染得五颜六色,吃的馒头用染料点上红点;许多儿童都会出现夏季腹泻甚至罹患痢疾,大多数人患有蛔虫。  
那么应该如何理性消费?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投诉维权办公室有关人员向记者表示,首先,消费者一定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理智看待食品安全问题,理性消费,避免盲从和跟风。其次,对待食品安全标准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食品中的安全标准有许多是和生产水平相关的,消费者应根据目前我国基本国情理性地看待某些食品安全标准。第三,对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厂家和销售者要及时举报,如发现有关线索,可以及时向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投诉维权办公室投诉或举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