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西凤酒丑闻“照出”白酒圈的“放荡”

   日期:2012-09-07     来源:大食品网    浏览:39    
     新华社的一则消息显然揭开了西凤酒的真实“面纱”:这家曾经作为“四大名酒”企业的陕西老白酒品牌,由于其弄虚作假涉嫌个人利益输送,正在被钉在“耻辱柱”上。而这显然是白酒圈的一个“安然丑闻”。

  新华社的这则报道文章直接写道:一年15亿多元的“营业收入”却造就出了“销售额”超过30亿元的神话,大量国企利润竟在这一“运作”过程中蒸发。陕西省产销量最大的白酒生产企业——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曝出4.2亿元的巨额亏损。记者采访发现,这家传统“四大名酒”之一的老企业,不仅通过内部层层转销、提前开具发票等方式在销售上弄虚作假,相关人员还通过各种途径拿到了各类补贴和奖励,变相损害企业,向个人输送利益。

  一时间,舆论界哗然,瞠目结舌。但却鲜有业内人士的评述。或许,通过提前开票,左右倒右手的形式来使得自身的业绩“虚胖”,正在成为白酒圈的一种行业潜规则。当然,这仅是西凤酒丑闻给我们的一种想象,而在不透明的白酒圈内,这种想象,我想任谁都不能轻易并勇敢地去否认它。这需要舆论们去耐心地挖掘和调查。

  除此之外,我更看重的则是西凤酒丑闻的背后到底在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我此前一再表达的观点:白酒圈正在肆意地“放荡”。而这种“放荡”,既表现在整体运营管理水准以及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缺乏上,从而可以肆意妄为,行径低劣,同时也表现在越发地“好大喜功”、自命不凡,谈不上对利益相关者的契约精神。前者,西凤酒丑闻,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例子;后者,则可以用“前赴后继”来形容——无论是五粮液造车、茅台搞航空、洋河要做葡萄酒,等等。于是乎,整个白酒圈,正在连番上演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大戏”。

  可是,这些“大戏”,尽管戏份十足却让人感慨:白酒圈的所谓名酒名家,正在踏上“两不务”的道路上——不务正道,不务正业。西凤酒是典型的“作恶”,不务正道;而茅台、五粮液乃至洋河,则是在不务正业。前者,既为了所谓“四大名酒”的面子和利益集团的利益输送;后者,则是财大气粗和投机心理使然。针对前者,我就不再赘述了,参见我写的前两篇关于“契约精神”与“契约环境”的两篇文章。而就后者,我值得多说两句。《回归核心》和《从核心向外》的作者祖克.艾伦说,企业可以有业务多元化的扩张战略,但一定是从核心向外扩张,即根据自身的主业而使然,从而形成收益的最大化。而茅台和五粮液显然并非如此。至于洋河,或有看官说,白酒和葡萄酒不都是酒嘛。是,都属于酒,但行销策略和营销通路,其实都是本质上的区别,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必须要进行精准营销的时代。君不见五粮液也一直做所谓的葡萄酒,但真的做起来了吗?!

  一句话:整个白酒行业真的需要全面升级了——无论是企业战略、商业模式、管理运营,还是品牌营销和危机管理体系,等等,需要来一次整体性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升级”,而这些也恰恰需要行业的龙头企业们带头为之,从而造就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否则,即使投资者们再风起云涌到这个行业领域,以及各个大家如联想、中粮等看好这个行业领域,那又能如何呢?

  我一直相信老人们的一句大白话:“脚泡是自己走出来的!”各有各的造化。真心希望所有的白酒企业要做到“两务”:务正道,务正业。如此,才能长久,才能值得人们尊敬。

  (作者为资深财经作家与评论人,大食品网总编辑,北京三十度空间传媒创始人兼总裁,著有《谁人不识宁高宁》、《竞争的六堂常识课》等多部财经著作。)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2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