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有机食品”有玄机 暴利诱惑“李鬼”多

   日期:2011-11-03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638    

  

    本报记者 李佳璇综合报道

    在问题食品、垃圾食品、有毒食品危害人们健康的时候,有机食品成了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正因此,一些不法商家纷纷打起有机认证的歪主意。一些正规认证机构大肆倒卖有机证明,一些行业组织也打着"认证"的幌子变相收钱,而一些商家盲目迷信各类证书,使许多食品"挂羊头卖狗肉",有机食品变成"投机食品".于是,一盒100克的白菜苗售价18元、一斤大米卖50多元……这样的"投机食品"比普通食品贵5~10倍。

    记者近日走访了山东、广西多家超市调研,发现消费者对"什么是有机食品"的回答"五花八门":"包装上有'有机'二字"、"标价比普通食品贵很多"、"口感好、有营养、无污染"……由于认知模糊,一般消费者很难判断有机食品的真假。

    根据超市提供的信息,记者联系上一位常年在北京、山东、广西等地做"有机食品"收购、加工、包装的经纪人刘刚。他表示,有机食品行业之乱,关键是认证环节随意性大。

    "像中绿华夏、南京国环等知名认证机构还可以,但对不少认证机构来说,你只要花两三万块钱,基本就能拿下有机食品认证。"刘刚透露,交了钱,一些认证机构或中介公司会派专人帮助"搞掂"申请、文件审核、实地检查等认证全流程。

    不仅如此,因受利益驱动,有些认证机构甚至主动找加工企业花钱买有机食品认证。

    根据刘刚提供的线索,记者联系到上海一家包装印刷公司。在电话中,对方直言,可根据客户要求印制"有机认证""绿色认证"等各种标签,也可以将"有机认证"直接印刷到包装盒上,根据包装材质不同单个费用从几毛钱至几百元不等。

    因为认证环节不规范,导致"有机食品"满天飞,行业诚信度下降。刘刚说:"有的企业收购普通食品,经过简单加工包装后,干脆直接贴上假冒有机认证标识,这样做获利往往翻番,个别品种甚至超过500%."

    不可否认,食品通过认证,可以让食品凭证获得较高的价格,对商家形成激励,从而促进有机食品的生产;也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权。但认证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有利于商家发展;否则,有损商家的形象。而今,有机食品认证遭受到利益支解,沦落到花钱就能买证的地步。如此认证乱象,暴露了食品认证管理的混乱以及商家丧失诚信原则和社会责任意识等诸多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记者联系到负有监管责任的国家认监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按照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应组织地方认证监管机构对有机产品认证,但目前有机食品监管体制还不完善,仅靠认监委一个部门很难进行"全覆盖监管".

    山东省农科院农产品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晓燕则表示,目前我国有机食品认证资质审查不严,特别是一些中介公司也在承揽认证业务,扰乱了有机食品认证管理体系,应当引起重视。当务之急是专项整治认证领域之乱,同时重拳打击假冒有机食品,将违规经营者逐出市场。

    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是目前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目前经认证的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作物产品(例如粮食、水果、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有机奶粉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羊奶粉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