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当职业“打假”变成为职业“勒索”!

   日期:2018-08-13     浏览:720    
       明知道是假冒伪劣商品,却故意购买,然后通过索赔获利——“职业打假人”自10多年前出现以来,一直备受争议。目前,“职业打假人”的活动有一些明显的“新动向”。在线上线下大卖场也出现了许多的职业打假人,并且事态延伸到酒店餐馆等服务行业,我们能如何防范呢?

 

 

 

先来看一则南都的报道......

 

 

中国工商报 2016-09-26撰文《聚焦 | 人民日报刊文:打假不应成职业 勒索违法当严处!》,文中指出:

有些职业打假人甚至变成了“职业勒索人”,通过“栽赃”要求企业付专家费、顾问费。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所谓的职业打假人,不仅知假买假,甚至做假买假,比如在超市把面包、生鲜食品藏到服装货架的深处,等到商品过期时再悄悄拿出;把商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用化学药品擦掉……

 

“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再以向媒体曝光、向工商部门举报为由,向商家索赔的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

2017年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990号建议的答复意见》中表态“我们认为目前可以考虑在除购买食品、药品之外的情形,逐步限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 意见还指出:

“从目前消费维权司法实践中,知假买假行为有形成商业化的趋势,出现越来越多的职业打假人、打假公司(集团),其动机并非为了净化市场,而是利用惩罚性赔偿为自身牟利或借机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更有甚者针对某产品已经胜诉并获得赔偿,又购买该产品以图再次活力。以上行为严重违背诚信原则,无视司法权威,浪费司法资源,我们不支持这种以恶惩恶,饮鸠止渴的治理模式。”

网友评论:

@兰岚

呼吁国家部门严厉打击以所为 " 打假 " 为盈利而目的社会毒瘤,现已经迫在眉睫 ! 它正挠乱社会稳定次序,因为它们今年以来迅速发展,所为的 " 打假 " 已经变向了 ,严重影响了整个零售业的正常次序,它们之所以能发展这么快,请政府部门应该找找缘由,尽快制定对策,维护社会稳定 !

@遗留下 de 泪

大家都清楚假货的定义吗 ? 难道欧美就没有假货了 ? 不是你不想卖就不卖了的。因为你压根无法甄别真假,真的想要去控制这个事情,光靠零售环节是避免不了的 ! 就像马云的淘宝一样。你以为他想卖假货么 ? 不想,但是防不胜防啊 !

@夜猫不喜欢猫

我基本遇上了好几次,有的时候自己处理,有的时候找能人处理,打假人,你的职业道德在哪里 ?

@逍逍

打假要治源头,小作坊生产厂是假货的原产地,假货从制到售每个环节都存在监管缺失的状况,零售商索证销售、投入人力专人负责质检,都是后治理,前监管不力后治理被诉实在是六月飞雪。

@后皇嘉树 ( 月亮 )

真货假货其实有些经营者也不懂辨别,我想说有关部门能否发个鉴别仪器。至于过期产品罚款金过高。别说 5 万,就是 5 千都接收不了。再说对待无中生有的顾客应该严惩,这是恶意行为。

@陈勇

知假买假,恶意维权,恶意敲诈,职业打假就是职业敲诈,应该以敲诈勒索定罪。

@秋天的枫叶

这些人很可恶的,一年都去好几次,我们是做服装的有次他们在超市买了四家执行标准不对,他直接让我自家出五百块钱要不给他就去工商告我们。商场经理跟他说钱给了能不能保证两年不要来我们超市,他说他不能保证那么长时间,可以保证三到五个月不来。这跟强盗有什么区别 !

@喜洋洋

我是一名菜区员工,打假的人说买了我们菜,说我们的菜不新鲜,早上的菜新鲜,1O 点以后就不太好了,他们买不好的,就这样诈骗 300 元。

@环西购物中心

现在故意到超市调包敲诈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用调包的手法来超市敲诈的人一直在逍遥法外,请求有关部门给被敲诈过的超市一个公道 !

@山东木昜

打假者打假实为敲诈。全国各地零售商普遍反映,在经济下行压力之大、实体零售企业日益困难的今日,我们的零售行业正在被这些无良打假者所搅扰。

@良

他们打假,我们也要打假,我们要打的是不诚实的消费者,以敲诈为营利的假消费者。

 

法治社会讲究结果公平、程序正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信用、诚信的基础之上。而所谓的 " 职业打假 " 与法治精神、市场信用格格不入:" 职业打假人 " 关注的不是消费者权益,关心的不是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他们唯一在乎的是自己的荷包,以赚更多的钱为最高目标,在此动机之下,他们坑蒙拐骗、钓鱼打假甚至栽赃陷害无所不用其极,其破坏性远远大于那点可怜的积极意义,他们是文明法治社会的毒瘤,是附着在商业零售企业身上的吸血鬼、寄生虫。

 

我们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法律政策来规范职业打假这个行业,来保护我们无辜的零售商家免遭非法侵害。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本着 " 有法条依据法条,无法条依据法理 " 的原则,在商家遇到职业打假非法侵害时给予保护,很多时候他们也是弱者。同时也希望零售企业自身加强管理,不给他们可趁之机!

同时我们关注到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类似的案例近年出现井喷增长,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商户的创业、发展的积极性;在大众创业、创建文明城市的大背景下,此种社会毒瘤的滋生蔓延,不得不引起深思......

而对于法律诉讼流程中的“产业”利益链,甚至黑恶势力纠结、权力充当保护伞等的暗黑幕后,证券资讯频道《商旅焦点》栏目将持续关注报道。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