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白酒业结构机会VS模式挑战 最看好金种子酒

   日期:2012-04-16     来源:中金公司    浏览:112    
   我们依然看好白酒行业的发展前景,但次高端价位带的结构性机会更突出。预计到2015年整个白酒行业收入规模将达到6400亿元,CAGR17.5%,在整个酒精类饮料中依然处于前列。同时,细分价位带的机会将成为企业和市场关注的重点:300-800元价位带的容量将增长到1471亿元,CAGR22.6%;领先于其他价位带的增长。

  供给方面,次高端价位带的可选择的成熟品牌有限,结构性供需不平衡有利于优势企业成长。接下来几年,白酒行业增长将呈现:处在超高端市场的上市公司稳步增长,处在次高端市场的上市公司有望爆发性增长。截至2015年,预计超高端市场容量829亿元,可以容纳现有企业20%的CAGR.

  行业优势企业规模化会加速,新阶段的竞争对渠道模式的要求更高。行业从2009年重新进入产能富余周期,企业分化加快显现;我们统计的全国48家强势企业十二五规划收入3760亿,占比提升至58.6%。同时,需求个性化和市场碎片化趋势显著。我们总结了过去10年白酒上市企业高增长的成功案例,发现:厂家越发贴近消费者,渠道越发趋向复合化,厂商关系持续创新。这是新阶段的模式发展方向,也是企业保持高质量持续成长的关键。

  基本面方面,我们看重发展速度,也看重发展质量。具备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和激励体系,构成产业和资本市场诉求一致的基础。中高价位带的机会和部分区域市场结构升级机会是企业发展重点机会空间。我们倾向于具备品牌优势的企业;同时,看重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能力。最后,差异化的产品和卖点,是渠道模式的重要补充。

  估值方面,通过和Diageo的增长比较,我们认为贵州茅台[213.03 0.29% 股吧 研报]的合理中枢在20倍PE不过分。我们认为现有的一线白酒企业具备更好的成长速度和不低的分红收益率,现有的估值中枢不算过分。以此为基础,结合A股市场上经典的“完美成长投资标的”进行案例归纳,我们提出“成长阶段――相对估值”坐标范畴。其内核是,跟随企业从最小到最大的发展路径,观察每一路径阶段的估值样本,进行相对估值体系的坐标匡算。

  投资亮点

  我们依然看好白酒行业的发展前景,未来结构性分化趋势仍将延续,次高端价位带有望看到爆发性品种。白酒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行业供给重新步入盈余周期,强势企业在加速规模化扩张,个性化需求趋势明显,企业增长对营销模式提出更高要求,建立稳固和持续的厂商关系、并且渠道扁平和复合的企业有望长期胜出。

  高端领域稳步增长,我们最为看好贵州茅台的长期价值,五粮液[34.73 -0.83% 股吧 研报]和泸州老窖[42.01 -1.18% 股吧 研报]处于估值底部,也有望获得相对收益;次高端空间广阔,最看好洋河股份[157.19 -0.98% 股吧 研报]领先的营销体系,同时看好古井贡酒[90.19 -1.51% 股吧 研报]和山西汾酒[70.02 -0.34% 股吧 研报]泛全国化的扩张前景。对于沱牌舍得[30.64 -0.03% 股吧 研报]和酒鬼酒[31.61 0.51% 股吧 研报],我们认识虽短期估价略高,但未来一年内仍有爆发潜力。区域性品种中,我们最看好金种子酒[21.43 0.85% 股吧 研报]。

  白酒股明天还能走多远?

  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指出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今年继续实行零增长;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受此利空消息影响,上周白酒股全线大跌,后市将何去何从?

  他山之石:借鉴房地产调控经验,股价表现取决于政策持续时间

  地产股自2010被调控以来,业绩增速下降、二级市场无大行情

  基本面将受到政策影响,但影响不一定长期持续:2009年12月起,国家开始最近一轮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动作,房地产行业大环境恶化,万科的收入和盈利出现了3-4个季度的下滑,但行业和企业都具备自我调整的能力,盈利能力在一年后逐渐恢复到调控前水平。

  市场情绪和股价走势将始终被调控政策压制: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万科和其他地产股股价应声而落,随着后续政策的不断出台,市场悲观情绪不断强化,估值中枢持续下移,股价几乎回到金融危机时的水平。且在整个调控未放松的阶段,即使收入和盈利出现反弹,估值一直受到压制。

  从万科在调控阶段的基本面和股价表现,我们认为:政策对行业环境和企业运营会产生影响,但行业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企业也会主动调整策略适应行业和政策的改变,盈利水平会逐步得到恢复;但二级市场的情绪将始终被调控政策的不确定性压制,即使基本面出现好转,也难以在调控放松前形成较大级别的估值修复行情。

  政府处于换届敏感期,年内高档白酒提价将遇到政治阻力

  对比地产调控经验,我们认为:高档白酒在业绩上将受压于难以提价,二级市场股价受到负面情绪影响短期将有所调整。调整幅度及时间取决于能否提出可操作的方案、以及执行的力度和政策收紧的时间:

  换届敏感期,保持舆论形象是政府考虑重点:由于公务消费与高档白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期媒体和人大代表都对公务消费高档白酒的问题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我们认为短期内无论是形式还是实质,政府都将加大对公务消费高档白酒的控制;

  10月份换届前,高档白酒提价阻力较大:为了避免社会及舆论对高档白酒消费腐败问题的关注度再次提高,最简单的方法是要求高档白酒不得提价,以及不能向奢侈品方向发展。因此为了保持换届期的稳定,高档白酒在换届前提价可能会受到较大的政治阻力。

  高端白酒短期业绩受影响不大:目前高档白酒仍然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即使公务消费被政策抑制,原来团购渠道的产品也将进入经销商等流通渠道销售,销量难以出现下滑,此番情况对心理层面的影响高于对业绩的影响。

  高档白酒明天还能走多远?

  从历史看,高档白酒消费与FAI、财政收入增速密切相关

  “面子文化、酒桌文化”是我国高档白酒与FAI(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度相关的原因:

  白酒特别是高档白酒实际上是一种社交媒介,中国式谈判的特点是在酒桌上完成交易,因此白酒在商务宴请中发挥着拉进关系、活跃气氛的作用;而作为馈赠的礼品,又是一种档次和身份的象征,同时满足了送礼和收礼双方的面子和虚荣心的需求。

  FAI增速提高带动社交需求的增长,进而拉动白酒的生产和消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始终维持在30%左右的高位。2004年以前,固定资产投资与白酒产量有很高的相关性(约有2年滞后期),2004年房地产投资启动后,房地产投资与白酒的产量相关度更高。

  财政收入增长推动高档白酒量价齐升:在高端白酒消费结构中,约90%左右是被政务消费所主导,从90年代开始,财富开始向政府部门集中,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地位感”的需要推动高档白酒量价齐升:

  消费能力增长推动量的提升:过去20年,财政收入的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财富向政府部门迅速集中,三公消费成为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因此以茅台为代表的高档酒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实现了高速增长,高档酒的收入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有很强的相关性。

  “面子需求”推动价格提高:从市面上充斥着“假茅台”、“假拉菲”的情形来看,消费者分辨不出、也不真正关心品质的优劣,而是为了获得高档白酒消费带来的“面子”上的满足感和地位感,消费者的消费档次在逐步上提,企业如果不提价,意味着产品再好也将失去原有的消费群体,因为喝酒的本质是一种“面子文化”。

  FAI、财政收入高增长难再续,高档白酒消费支撑力减弱

  短期内房地产、铁路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面临下滑,未来这一趋势如果持续,对高档白酒消费将有较大的抑制:

  1、房地产调控持续:本轮房地产的建设周期从2004年开始,自2009年底开始的房地产调控至今已持续了两年,目前仍然看不到松动的迹象,若房地产紧缩政策持续,对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消费的影响将逐渐显现;

  2、重大项目投资减缓:2009年“四万亿”投资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大幅上涨,但高铁安全问题导致铁路投资急刹车,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的景象较难出现。

  财政收入增速难以维持目前的水平,加上三公消费的控制,使得未来公务消费在高档白酒消费中的比例可能面临下滑,由于公务消费者往往是白酒消费的意见领袖,高档白酒公务消费增速下滑可能带动商务消费增速随之下滑:

  1、房地产调控将导致土地财政收入下降:本轮房地产调控已持续两年,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一轮调控,部分地方财政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房地产调控的持续将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削弱其消费能力;

  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空间不大:从1995年开始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开始持续上升,“十二五”调低GDP增速目标到7.5%,若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速,占GDP比重将很快接近峰值,继续提高的空间不大;

  3、减税也将导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十二五”更加强调改善民生,“增值税起征点提高”、“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以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等一系列减税措施都将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

  板块最新观点

  我们认为一线白酒的增长逻辑在于价提量增,二线白酒的增长动力在于通过全国化实现规模扩张,三线白酒的逻辑在于省内市场的复兴。

  我们在三月初就通过月报《业绩点燃行情,白酒应避重就轻》一文,建议投资者对今年白酒投资“避重就轻”:注意到今年一线白酒受到政策调控压力十分巨大,虽然业绩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但政策风险可能会抑制估值和二级市场表现。

  此番政府行为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认为调控对企业的影响首先冲击心理,其次才是具体实施力度进而影响业绩,实施力度我们无法预判,市场争议较大。但起码对心理层面的抑制将会影响到二级市场表现。因此我们坚持三月初的判断,依然首先三线酒、其次是二线酒、最后是一线白酒。

  我们首推三线白酒:在一、二线白酒连续提价后,为三线白酒打开了提价空间,其复兴之路正在开启,省内市场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我们强烈推荐酒鬼酒和青青稞酒[22.51 0.13% 股吧研报]这种属于省内复苏型白酒,以及顺鑫农业[16.23 0.74% 股吧 研报]这种拥有区域强势品牌“牛栏山”的企业。

  二线白酒选择品牌力高的品种:高档白酒的消费被抑制,中端白酒将成为一个替代选择,但二线白酒的挑战来自于高档白酒向中档进行产品线的延伸,这将加剧中档白酒的竞争,因此我们建议关注二线白酒中的山西汾酒以及一线白酒的五粮液,汾酒和五粮液的品牌力相比较其余中档白酒为强,在未来中档酒的激烈竞争中,品牌力强能够削减份额竞争过程中费用的上升。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